“近年来,低碳消费、生活绿色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虽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减排行为很微小,但所有人的低碳行动叠加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会形成相当庞大的减排量。”1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交流会”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十七次大会(COP27)正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在COP27“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边会”上,中国参会代表推介的多元数字碳普惠机制及其平台“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等消费端碳减排的创新实践成果,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认为是向世界减排提供了一种新的中国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消费端及个人生活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就开始关注公民消费端碳减排,第六次报告有专门的一章针对需求侧的指出:通过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到2050年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70%。联合国环境署《2020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加快转变公众生活方式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解振华讲话。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边会上指出,中国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行动,动员公众参与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明显变化,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在“讲好中国碳普惠故事”主旨演讲中指出,在过去的时间中,中国在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一如既往发挥了积极主动的建设性作用,在动员公众参与碳减排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他分享了数字碳中和、碳普惠合作网络、个人数字碳账本等精彩案例,希望让世界看到更多中国行动、听到更多中国故事。
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绿普惠创始人陶岚作了“多元化碳普惠机制创新实践”的主旨演讲,她表示中国主张COP27应倡导各方以“落实”为主题,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实际行动中,绿普惠公司打造的“绿普惠云-碳减排数字账本”通过科技手段带动全民减排,将个人绿色行为涓涓细流,通过多元化碳普惠机制汇聚成为数字化时代十四亿人绿色行动的滔滔洪流,让每个人都为中国“双碳”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这是全民参与碳中和的中国故事,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解决方案。
陶岚说,目前存在的碳普惠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政府主导(政府主体单一)的碳普惠机制、企业主导(企业主体单一)的碳普惠机制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的碳普惠机制。碳账本在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首场主题边会上的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多元化碳普惠机制的创新实践和在全民碳减排领域的创新成果,证明了绿普惠在碳普惠领域的突出成绩。
今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肯定了中国各地政府探索开展创新性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激励全社会参与碳减排,多家机构推动成立“碳普惠合作网络”,建立多元社会化参与机制。今年11月,中国向COP27提交的《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中,再度提到开展创新型自愿减排机制——碳普惠,激励全社会参与减排,引导、带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取得成效。
据悉,绿普惠碳账本曾被用于北京2022冬奥会碳普惠平台“低碳冬奥”,写入冬奥遗产报告。自发布以来,绿普惠云共为1400万用户建立了碳账本,累计减排次数3.8亿次,共产生减排量18万吨,实现了政府顶层设计、企业主体参加、公众参与的碳普惠长效机制。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韩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