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节能环保 > > 正文

中科星图“数字地球生态讲堂”聚焦气象卫星发展

2022-11-21 09:13:3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操秀英 评论:0

  气象卫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气象小卫星在气象生态领域又将肩负起哪些职责?在近日举办的第2期“数字地球生态讲堂”上,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知一航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鲲齐聚直播间,共论气象科技创新与发展,探索气象领域新奥秘。

  主题报告环节,气象专家许小峰以《气象小卫星为气象发展注入“星”力量》为题,从气象卫星发展进程与新需求以及小卫星的优点和发展前景,阐述了全球气象发展现状和前景。许小峰提出,目前虽然建成了看似完整的全球陆基、海基观测网,但尚无法满足全球观测的需求。“只有地面观测能够做到一小时一次,海洋观测依旧做不到三小时甚至六小时观测一次。海洋观测的点很密,但观测密度还是不太够。”

  许小峰认为,无论是大卫星还是地面观测,要想做到更高精度的时间空间分辨率观测都有一定难度。而小卫星成本低、周期短、易组网(同类)、全球化、针对性(某一产品)等优点,在提高单项要素观测时空分辨率和填补探测空白区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星座)。

  推动气象小卫星发展,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产学研”各方可以发挥哪些作用?许小峰提出,从实际需求、到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再到应用平台对卫星资料的处理,每个环节都处理好,小卫星和大卫星才能形成互补,才能真正在业务和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产学研各方共同协调。

  邵宗有为观众详细分析了大卫星和小卫星的互补发展且分工有序的发展现状。他认为,大卫星负荷大、载荷强,进行的是大范围观测,而小卫星则是针对某一区域或应用进行详查,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数据。

  中科星图研发的GEOVIS数字地球,结合气象卫星观测体系赋能气象、生态等行业应用,提供气象信息工程建设、气象数据产品发布和各类行业气象解决方案能力。通过引接气象小卫星数据,可以提供更精准、更精细的气象服务。

  在商业星座建设领域,李鲲提出应该加强基层星座的顶层设计和规划,确保星座整体上起步要高,避免低端重复竞争。同时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打造中国商业气象小卫星协同创新的生态。

  在观众互动问答环节中,三位专家进行了现场答疑解惑,观众对气象小卫星和数字地球对精细化气象服务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图片由中科星图提供)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