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节能环保 > > 正文

业界专家探讨全球氢能产业最新政策和技术趋势

2022-11-28 09:41:4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刘垠 评论:0

  日前,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嘉兴)氢能产业大会在嘉兴召开。百余位来自氢能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示范应用企业产业代表出席了大会。本次大会以“持续优化区域产业生态 开启氢能合作新篇章”为主题,在分享全球氢能产业最新政策和技术趋势的同时,就加强区域氢能产业生态建设、产业链合作和政策协同,打造跨长三角地区氢走廊,推动嘉兴市氢能产业示范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氢能产业迈向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嘉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倪沪平在致辞中指出,嘉兴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期间打造“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中的重要板块。嘉兴是全国氢能产业集聚地、氢能和低碳技术的创新应用示范先行地,不但集聚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氢燃料电池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还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核心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检验检测服务。作为浙江省氢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嘉兴已经组建了氢源供给保障平台,并正加快构建化工板块与氢能板块的循环经济模式,依托先发优势全力推动氢能装备制造及氢能应用场景推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致辞时表示,氢能产业正处于从单一产品、单一产业、单一应用和单一城市的单向领域发展转向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具体有五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氢能企业从单一的产品销售或运营服务的传统模式,转变为集产品销售、运营服务、制氢加氢于一体化的集中解决方案模式;二是从发展氢能转变到发展风光氢储一体化的低碳化综合能源的新发展模式;三是从只有加氢功能的加氢站建设,转变到集加氢、充电/换电、加气、加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交通能源补能站建设;四是从单一城市发展氢能的模式,转变到主力城市加协同城市的形成区域一体化来发展氢能;五是从单一产品的技术突破和降本,转变到包括核心部件、制氢加氢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一体化协同来实现技术突破和降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津洋在主旨演讲中谈到,满足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氢能储输装备的技术突破、降本提质是重点,目前主要面临五个挑战:一是成本需要更低;二是质量要更轻,特别是对移动式装备,需加快提高单位质量储氢密度;三是储量要更大,单台设备储氢量要提升到吨级以上;四是寿命要更长,目前氢瓶寿命是15年,未来希望提高到30年,寿命提升也可起到降低储输成本的作用;五是性能要更稳,需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的一致性。

  氢能发展需要聚焦四要素创新

  氢能发展的未来备受各界关注。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肯定了氢能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认为,目前液体是最佳的能源载体形态。全球已有规模化的、成熟的液体基础设施、管路、游轮、加油站等燃料运输和加能基础设施,从科学和经济的角度出发,应当利用好已有的燃料运输和加能基础设施。甲醇和绿氨可作为氢能良好的液体载体,利用已有的运输管线和改造加油站,解决目前氢能运输和加注成本过高的产业痛点,实现氢能产业的快速、规模化发展。

  随后,企业嘉宾代表发表了精彩演讲。液化空气集团大中华区董事会主席路跃兵表示,氢能发展的关键要素是技术、政策、金融、战略,氢能发展需要围绕这四个关键要素进行创新。首先是技术创新,需要各个环节、学科进行技术融合和创新;第二是政策创新,绿色生产力推动需要政府介入;第三是金融创新,例如碳税的实施,绿色产业可能得到碳收益,进而反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突破;第四是战略创新,氢能产业的生态系统有政府、大企业、创新企业、大学、研发机构等参与者,要有创新的商业模式、组织模式、战略联盟、生态系统等。

  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志祥介绍了氢燃料电池在重卡行业应用前景。他表示,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在重卡领域,目前存在几个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一是燃料电池的功率问题,作为干线物流运输的重卡,功率需求在200-300千瓦左右,但当前重卡装机的燃料电池功率等级普遍在100-120千瓦;第二是成本的问题,当燃料电池的生产达到10万台量级,成本将大幅下降;第三就是成本和产量直接挂钩,当产量、产能的规模到达某个量级以后,相比柴油机,氢燃料电池将具有成本优势。

  产业链(氢能)党建工作交流会同期举行。会上发布了《产业链(氢能)党建规范十条》和氢能产业链党建智慧应用管理平台,通过构建组织体系到健全联建机制,推进共建共享到实施,引育创新人才到助力补链强链等,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