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节能环保 > > 正文

加大红树林保护力度,为海南发展“添绿”

2023-02-22 09:15:2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祝华 评论:0

  站在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塔市站监测点朝远处望,一边是绵延润泽、候鸟翩跹的红树林湿地,一边是日新月异、快速崛起的江东新区。自然与城市相融相生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的稀有性,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研究价值。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红树林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质量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3000多公顷的保护区范围内,红树林面积占一半以上,有红树植物20科36种,占全国的97%;鸟类有56科219种,还有昆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鱼类、软体类等,是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钟才荣介绍:“海南东寨港(三江湾)生态修复项目通过退养还滩扩大红树林面积、改善红树林质量、恢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维护该系统的健康。这对进一步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障东寨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

  该项目涉及范围5000多公顷,包括退养还滩、红树林种植、动植物生境改善、红树林(幼年林)恢复等工程。项目共计划退塘还湿2680亩,新造红树林1600亩,修复现有红树林6100亩。

  “项目将在2025年完成全部任务进行验收。”海口市统筹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海口美丽村庄投资公司项目负责人王志敏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专家组的建议下,项目综合立地条件、群落结构等因素,主要选用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木榄等红树树种,通过合理构建潮间带为红树林分区种植提供空间,有利于形成多种红树植被群落结构,强化红树林湿地景观特色。

  候鸟是湿地的主人,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志敏介绍,为冬季鸟类迁徙提供栖息地补充,营造鸟类高潮位栖息空间,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目的之一。项目完成后,这里将形成鸟类的天堂——鸟类可以在高潮位栖息地觅食,以周边红树林为“厨房”,以椰林为庇护所。“项目组将重点进行微地形改造、水深控制、食源地补充、植被恢复。”他说。

  此外,项目区域还将新建若干监测站。据介绍,新建的监测站包括生态定位监测站、气象观测站、水文监测站、负氧离子监测点等,这些新建监测站内的设备将与已建成的智能化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共享与统一处理、展示与应用。

  保护红树林并非朝夕之功,海南海口一直在努力。

  钟才荣介绍,自2013年以来,由于受到台风、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东寨港红树林及湿地生态系统出现退化,保护区管理部门积极寻求应对措施,通过退塘还林、滩涂造林、灾后修复等方式持续不断开展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工作。

  为此,海口市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等法规,还不断加大投入,为保护区添置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采取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资源管护和科研监测能力。

  “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制度,推行辖区林长制管护模式。”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说,管理局正在联合科研院所开展“蓝碳试点”研究,分析碳库本地调查结果,推进蓝碳试点工作。

  “湿地修复保护不是简单的种树和退塘还林。我们倡导红树林种植和生态养殖耦合的修复理念,力求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钟才荣说。

  当前,海口市正进一步推进江东新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同时,不断加大红树林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为生态“留白”、给发展“添绿”,让城市高质量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