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生物医药 > > 正文

近代物理所合成新核素钍-207并发现α衰变能的奇偶效应

2022-05-26 11:42:12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颉满斌 评论:0

  5月2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合成了新核素钍-207,并发现了质子数大于82、中子数小于126(Z>82, N<126)核区α衰变能的奇偶效应,相关成果以快报的形式于5月19日发表在《物理评论C》上。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研究员甘再国团队与来自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俄罗斯联合核子研究所的研究者合作,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的充气反冲核谱仪上通过熔合蒸发反应36Ar+176Hf,成功合成出新核素钍-207,并测得其α粒子能量和半衰期分别为8167(21) keV和9.7(+46.6-4.4) ms。此次合成的钍-207是近代物理所合成的第34个核素。

  该研究还发现并解释了α衰变能的奇偶效应这一新现象。通过对新测量数据和已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Z>82,N<126核区,无论是同位素还是同中子素的α衰变能都呈现出规律的奇偶震荡,震荡幅度为20-160 keV。而这一发现与人们通常根据Bethe-Weizsäcker公式认为的α衰变能不存在奇偶效应相矛盾。

  为了探索α衰变能奇偶效应的形成机制,研究人员分别利用了相对论Hartree-Fock-Bogoliubov模型(RHFB)和大规模壳模型(LSSM)对Z>82,N<126核区原子核进行理论分析。RHFB模型计算表明,α衰变能的奇偶效应来自对关联和未配对核子的阻塞效应。其中对关联除了通过对能之外,还通过核子散射来影响衰变能的奇偶震荡。LSSM模型结果显示,α衰变能的奇偶效应是由包含了特别轨道的组态混合引起的。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RHFB模型中的核子散射还是LSSM模型中的组态混合,都超出了平均场的理论框架,且都不包含在经典的Bethe-Weizsäcker公式中。

  本工作不仅合成了新核素钍-207, 还揭示了α衰变能呈现奇偶效应的原因,这对于进一步改进原子核质量公式提出了要求。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