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生物医药 > > 正文

老年人感染新冠,当心“沉默性缺氧”!

2022-12-26 13:34:1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代小佩 评论:0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提到,有的老年病人送医时为时已晚,是因为他们对缺氧反应迟钝,甚至完全感觉不到胸闷、呼吸困难等。因此,要警惕高龄老人感染后出现的“沉默性缺氧”。

  什么是“沉默性缺氧”?有何危害?在家庭护理中,如何识别和应对“沉默性缺氧”?对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师牛宏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进行了科普。

  沉默性缺氧或引起重要器官的致命损伤

  通常,人体缺氧时会发出相应的信号。牛宏涛介绍,人体的肺部主要执行维持生命的气体交换任务,吸气时为全身每个细胞提供氧气,呼气时清除二氧化碳。当血液成分不足(贫血)或血液中氧含量低(低氧血症)都可导致组织供氧不够,这就是缺氧。缺氧时,通常呼吸频率会增加以提高吸入气体量,这也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

  但也存在一种情况,即机体血氧含量已经下降,却没有同时发出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等信号。“这种‘悄然无声’的缺氧就是‘隐形缺氧’,也称为‘沉默性缺氧(silent hypoxia)’。”牛宏涛说。

  牛宏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如果身体缺氧却未能及时发出“警报”,会对人体的重要器官造成无法修复的致命损害。在现实中,“沉默性缺氧”的患者看起来状态还行,但血氧饱和度可能已降到70%以下。“近几年研究发现,‘沉默性缺氧’或需要氧疗都是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预后较差的因素,因此尤其需要重视。”牛宏涛说。

  目前,沉默性缺氧的发生机制还不明确。牛宏涛表示:“现有研究认为,可能是感染后肺部出现微小血栓,或各种原因导致肺部通气与血流量比例失调所造成。新冠病毒感染会干扰通气与血流量比例,这可能是导致严重沉默性缺氧发生的原因。”

  早识别是降低长期影响和死亡率的关键

  在居家护理中,如何识别“沉默性缺氧”呢?“一般,通过指脉血氧监测仪监测血氧饱和度是识别‘沉默性缺氧’经济有效的选择。”牛宏涛说。

  除此之外,还可通过观察患者皮肤变色(变红或变紫)、出现发绀(嘴唇颜色从自然色调变为蓝色或紫色),以及耐力下降(轻度体力工作、平地步行100米或上2层楼,就会大量出汗或气短)等方式识别“沉默性缺氧”的发生。

  牛宏涛强调,应对“沉默性缺氧”,关键是要早识别、早治疗。“先发制人的监测识别、尽早尽快的医疗照护、谨慎合理的氧气治疗是有效应对策略。”

  “早期发现沉默性缺氧对最大限度地降低长期影响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牛宏涛称,如果能尽早发现沉默性缺氧,可通过居家氧疗(鼻导管、面罩吸氧连接家用制氧机)改善症状,目标血氧饱和度设置在93%-96%。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或间质性肺病),目标血氧饱和度不需太高,90%-92%即可,应避免过度氧合。如果没有居家吸氧的条件,应及时就医。

  另外,老年人群是“沉默性缺氧”的重点关注群体。牛宏涛提醒,家属或护工应每天关注老人的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发现未吸氧时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一般低于93%),或出现精神萎靡症状时,应及时带老人就诊。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