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材料 > > 正文

我学者研发新型柔性声学超表面功能器件

2023-09-06 09:31:0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罗云鹏 评论:0

  9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获悉,该院研究员郑海荣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祝雪丰、杨光等合作研发出新型柔性声学超表面功能器件,在高/超分辨医学成像、精准操控给药和可穿戴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据了解,该器件基于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菌—纤维素柔性超表面元材料研发,使得器件不仅有超疏水性——能够有效防止水滴在其表面停留,还有稳定性——纳米级的二氧化硅颗粒与细菌—纤维素结合,形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纤维网络,其机械加工性能精度可达约10微米。

  “以往声学超表面结构通常是刚性而固定的,厚度在毫米以上,甚至与波长相当,而且这些超表面的工作频率通常比较低,高频高性能应用受限。”郑海荣介绍,尽管高精度3D打印技术使加工更小的超表面构件成为可能,但当超表面的工作媒介为水等液体介质时,会面临新的挑战。

  此外,得益于该种超表面元材料的超声绝缘性,研究者们设计制造出超薄、超轻的芯片级声学器件。例如,非局域全息超透镜和三维成像超透镜,实现了复杂全息声场和远场高分辨三维超声脉冲—回波成像。

 

  细菌—纤维素超声超表面的加工和性能表征。受访者供图

 

  剪裁加工的成像超透镜及其远场高分辨二维、三维超声脉冲—回波成像。受访者供图

 

  剪裁加工的非局域全息超透镜及其复杂全息声场。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范晓婷)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