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材料 > > 正文

金属材料低温应变硬化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2 09:26:0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郝晓明 评论:0
  记者9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在金属材料低温应变硬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这是该团队继2018年发现梯度纳米孪晶金属的额外强化与加工硬化、2021年发现梯度位错结构的高强塑性之后,发现梯度序构位错结构可激活原子尺度多滑移层错实现晶体低温超高应变硬化。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据悉,该发现不仅发展了晶体材料的应变硬化理论,还为研发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极端环境应用提供了新机遇与挑战。此前,相关研究普遍认为,粗晶中位错存储空间大而具有最强的应变硬化能力,诸多强化策略可有效提升材料强度,但不可避免会降低位错存储密度,从而显著降低其加工硬化,低温变形亦是如此。追踪溯源,应变硬化能力的降低是造成结构材料强度与塑性、韧性等性能倒置的根本原因。
 
  研究人员介绍,基于位错理论的晶体材料应变硬化被视为现代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里最重要且棘手的科学问题之一。其重要性源于提高应变硬化可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塑性,但因为应变硬化涉及宏量应变载体(位错)的增殖、交互作用、湮灭、重排等极其复杂的动态演变过程,且存储位错的饱和密度依赖于微观结构。
 
  据介绍,具有空间梯度序构位错胞结构的合金在低温拉伸变形时不仅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而且表现出超高的应变硬化能力,其应变硬化率甚至超过粗晶,颠覆了粗晶结构具有最高加工硬化能力的固有认识。
 
  卢磊研究员说,这种低温超高应变硬化源于多滑移原子尺度层错束萌生主导的动态结构细化,这种细化形成的亚十纳米层错畴既能显著阻碍位错运动,又能高效存储更高密度的位错。在空间梯度序构、位错胞本征结构以及低温环境协同下,激发了超高密度二维平面层错畴主导的应变硬化,这完全不同于位错、孪生及相变等传统应变硬化机制,从而使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实现应变硬化。

(责任编辑:王丹萍)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