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能源 > > 正文

总投资达341亿元!重庆两江新区签约一批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

2022-05-23 10:08:18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雍黎 通讯员 彭丽桦 郭姝彧 评论:0

  5月20日,重庆两江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本次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341亿元,重点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出行平台等后服务市场。会上成立了汽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第一届13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头部企业负责人受聘。

重点项目签约现场 张玮真 摄

  一批产业链项目签约落地

  签约项目中,昆山沪光汽车高低压线束项目拟落户两江新区龙兴新城,项目一期投资约10亿元,目标实现年产40万台套汽车用高低压线束,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二期将新增5亿元投资,建设高度智能化线束工厂。据介绍,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昆山沪光”)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线束研发、生产、销售的A股主板上市民营企业,其综合技术“智能化”“集成化”在行业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1年年底,昆山沪光在重庆布局,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线束专业生产厂家,服务对象包括大众、奔驰、奥迪、上汽、理想、长安、赛力斯等新能源汽车主力厂家。

  “从赛力斯、长安等企业在重庆的发展,能感受到这里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态势。我们非常看好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选择积极投身西南市场。”重庆沪光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保卫表示,计划今年在两江新区形成量产,同步对接供应商体系到新区投资。

  渝江压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拟落户两江新区龙兴新城,总投资约32亿元,预计2024年初投产,达产后实现产值38亿元。近年来,重庆渝江压铸有限公司加大新能源零部件研发生产力度,向新能源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补链强链”作出积极贡献。

  微笑出行网约出行平台项目将依托滴滴出行技术及流量优势,将在网约车出行、新能源充换电、共享电单车出行、充电场站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并计划采购新能源汽车累计10年3.5万辆用于网约车经营,助力优化重庆绿色出行、畅通出行、新能源汽车销售等体系。

  院士受聘汽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

  为促进两江新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成立了汽车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车辆传动重点实验室主任项昌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教授、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王耀南等13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及头部企业负责人受聘第一届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作为受聘专家认为,成渝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大,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西南中心。两江新区以建设汽车产业功能区、实施“链长制”为抓手,推出了支持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将携手两江新区,依托长安汽车、金康、新能源等优秀企业,共同构建全新产业布局生态,推动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落地与应用,助力两江新区实现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创始人李泽湘谈到,重庆和两江新区的汽车产业有良好基础,正从传统能源汽车快速迈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才链方面,两江新区和重庆大学合作开展的新工科教育成效显著,将继续围绕汽车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开展人才培养;创新链方面,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将充分运用优势条件,推动创新型科技研发和成果落地。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制造”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主战场”。当前,汽车产业正经历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大变革,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正推动百年汽车产业加速重构。

  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表示,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和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两江新区正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委、市政府推动两江新区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以提升汽车产业能级为重要着力点,积极抢抓智能网联化、新能源化所催生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换道超车战略机遇,努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新生态。

  两江新区正大力建设产业功能区、实施“链长制”。其中,汽车产业链已集聚10家整车生产企业,2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已经形成240万辆整车产能。今年一季度,两江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2.8万辆、智能网联汽车产量11万辆。目前,两江新区汽车单价突破14万元,汽车产业呈现量价齐升、迈向中高端的良好态势。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