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
“Gartner每年都会发布‘CIO Agenda’ (《全球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这次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科技高管的内容,所以被称为‘CIO和科技高管的议程’。”日前,知名研究和顾问机构Gartner发布了《2022年全球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Gartner研究副总裁陈勇首先向记者道明了2022年CIO将迎来的一大变化。
陈勇说,Gartner用了一个词组来形容这一变化——技术领导力的民主化。他指出,今年Gartner发布的《全球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和往年大有不同,受访者从以往的首席信息官扩展到了企业负责科技的高管。原因在于在融合和跨界创新的环境下,目前大部分企业的IT与科技创新业务不仅限于首席信息官的业务范畴,销售、采购、财务等工作岗位也会结合信息化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开发,融入到CIO的工作体系中。
“因此,CIO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面对业务的可组合性,形象地说,就是要把业务像积木一样不断搭建起来,却又随时随地能拆开重建,更具灵活性。”陈勇认为,2022年CIO将迎来的第二大变化为业务的可组合性(Business Composability),这也是今年Gartner的调查重点,他认为,这种业务的可组合性和国内产业界谈的中台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两者的区别在于,中台是将业务能力抽象成一个个模块,业务可组合性则被称为“业务元素”,业务元素比业务能力的涵盖更为广泛,除了可以把业务能力作为一个个模块,还可以把其他业务元素作为模块。相比较而言,中台更强调逻辑关系,业务可组合性更具有相互调动的关系。
此外,Gartner认为,业务的可组合性需要遵循四个原则,第一,模块化原则,把业务变成一个个模块;第二,发现原则,通过积木重新搭配探索出新的商业模式;第三,编制原则,业务的可编制;第四,自主原则,每一个模块相对独立运行。
陈勇阐述说,这四项原则可理解为“模块内部要高耦合,模块之间要低耦合”。“模块内部高耦合”意为模块内部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模块与模块之间却是松散的连接,因为松散的连接更易被重新拆开和编制。
陈勇还认为,企业的可组合性可分为高中低三大类,高组合性企业需要组合性的思维、组合性的业务架构和组合性的技术,需要从思维、架构和技术三个维度来考虑企业的可组合性。
基于此,Gartner以三个维度的九个实践来评定企业的可组合性。例如,思维的实践分为自主的团队、自主的员工、可适应性战略;业务架构的实践分为多种智能混合团队、分布式职责、设计业务和设计技术;技术实践分为迭代式开发、自主合作、集成性。
“Gartner提出业务可组合性的调查主题,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陈勇透露,在Gartner的调查中,57%的受访者认为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于两极分化,包括政治和经济等层面的因素。出人意料的一个调查结果是,只有3%的受访者认为疫情还会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其业务产生影响,“这一数据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主要因为疫情已经常态化,企业正在适应这一新环境。”

陈勇说,2022年CIO将迎来的第三大变化是IT预算。他以Gartner的调查结果举例说,从IT预算上可以看到,2022年全球企业的IT预算比例预计将达到3.6%,这是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2年中国的IT预算预计将会处于近十年来的最低增幅。他解释称,这和中国的GDP走势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尽管预算增幅有所下降,但中国的整体增幅仍会高于全球水平。
此外,陈勇还强调说,CIO在企业高级领导团队中仍是受重视的角色。CIO作为企业战略决策层的一员,直接参与企业的战略转型,是CIO价值的终极体现,正因如此,2022年CIO的话语权仍会持续提升。
(责任编辑:韩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