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产品 > > 正文

坚持三大科研理念 潍柴再创两项世界纪录

2022-11-25 10:07:4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延斌 评论:0

  11月20日下午,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潍柴动力董事长谭旭光对外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商业化柴油机和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在现场表示,这两大成果不仅令潍柴振奋,更令国人振奋!

  围绕提升柴油发动机热效率,潍柴三年实现了三大跨越。2020年,柴油机本体热效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23%;2022年1月,将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提升到51.09%,如今,52.28%的新纪录诞生了。

  从50.23%到52.28%,为什么潍柴的科研人一直在“破旧立新”?

  潍柴总结:我们坚持了三大科研理念。

  科研理念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谭旭光心中,科技“饥饿感”一直都在。

  潍柴的高速发动机业务,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国家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卡和发动机技术。作为一名产品试验员,当时17岁的谭旭光参与了斯太尔发动机技术的吸收消化全过程。1998年他担任潍柴主要负责人后,提出要坚定不移走自主正向研发之路,成功开发出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高速国三柴油机“蓝擎”。

  “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对这句话,谭旭光深有感触。他说,靠购买技术生存的企业最终只有“卖身”一条路,唯有双手自主创造的科技成果才能挺直腰板和国外竞争对手掰手腕。

  潍柴坚持“以我为主、链合创新”的思路,形成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的四位一体新科技创新体系。

  在发动机板块,潍柴十年研发投入就超过300亿元。“行业发展有周期,研发投入无周期”。就算是处在行业寒冬的2022年,潍柴的研发费占比高达9.5%,基础研究占比20%。仅高热效率研发团队,就有100多名博士参加,夜以继日地奋战在一线……

  科研理念二:传统动力与新能源动力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谭旭光认为,全球仍将是多元能源并存的时代,石化能源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重卡、船舶、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很多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较强的生命力。

  “柴油机远比我们想象的‘干净很多’。”跟发动机打了半辈子交道,他了解发动机。他坚信:柴油机是过去和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节能减排的主力军。

  很多人不知道,正因为热效率的持续提升,我国柴油机行业早在2015年便已实现“碳达峰”。虽然柴油车的保有量大幅上升,但全国柴油消耗量却在逐年下降。

  对柴油机认可,并不代表谭旭光排斥新能源,一直以来,他都积极拥抱新能源。

  早在十几年前,谭旭光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目前潍柴已牵头创建了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成了年产2万台的燃料电池基地,氢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均处于全面领先水平。今年6月,潍柴联合中国重汽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一举奠定了潍柴在替代燃料动力领域的先驱地位。

  在绿色低碳的极致追求中,谭旭光坚持“传统动力+新能源动力”两条腿走路,先立后破、双管齐下、齐头并进。

  科研理念三:不争第一就是在混,始终瞄准下一项“世界纪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谭旭光管理的企业,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能看见一个醒目的标语——“不争第一就是在混”。这是谭旭光最独特的激情文化。他笑言,血液中沸腾的“柴油”总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目前,谭旭光管理下的产业版图已囊括了多个“第一”:全球重型发动机、重型变速箱、重型卡车等全球第一,意大利法拉帝豪华游艇品牌全球第一,推土机、拖拉机、收获机械等中国第一。

  但在谭旭光还有一个执念,那就是建设一家科技驱动的世界一流企业。

  山东重工集团已达到5000多亿元收入,海外业务占比达到40%,旗下潍柴集团位列中国跨国公司100大第18位,跨国指数达39.06%,是毫无争议的世界500强。但是,谭旭光认为这不够。

  他认为衡量世界一流不仅要看规模大小,更要看四个硬指标:有多少业务实现了全球竞争力的一流、掌握了多少全球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和品牌是不是进入了全球中高端市场、治理体系是不是能够驾驭国际化的复杂挑战。

  以谭旭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见证、参与、推动了中国企业和科技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过程。瞄准下一项“世界纪录”,他坚定地将这种科研理念、科研精神传承下去。

  (潍柴供图)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