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获悉,该院智能所陈池来团队成功研制深海质谱仪,并在南海某海域成功完成了多次海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中国分析化学》。
2023-07-20 分享
-
“自主研制燃气轮机是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几十年来的一个梦想。我们坚持自主创新,成功完成了30兆瓦燃气轮机的开发,同时完成了产业园区建设,具备了燃气轮机装配和整机试车的能力。”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朱俊强感慨道。
2023-07-20 分享
-
7月18日,记者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获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专项“风电机组整机仿真设计软件技术”项目支持下,该院新能源中心开发的风电机组整机仿真设计软件将于今年下半年面向全行业公开发布。
2023-07-19 分享
-
记者17日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该校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郝爱民教授联合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李晓光教授团队,在虚拟现实技术促进脑卒中康复方面取得新进展,这是该校在医工交叉领域获得的又一成果。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11日刊发在虚拟现实领域的国际期刊《IEEE可视化与计算机图形汇刊》。
2023-07-18 分享
-
太阳之所以能量源源不断,就在于它内部一直进行着大量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聚变能具有清洁、廉价和可靠等特性,被视为理想的能源,但在地球上大规模复制太阳内部的这一过程面临诸多障碍。
2023-07-18 分享
-
7月14日,记者从湖南省科技厅获悉,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实施进展顺利,通过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为组长的专家组合验收。
2023-07-17 分享
-
往深色面料上滴点水,湿润区域的颜色看起来深了很多,水一干就又恢复原样。背后的光学原理,是科研人员研发增深剂的灵感之一。
2023-07-17 分享
-
7月13日上午,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2022年度数据成果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发布。作为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此次发布的数据成果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14 分享
-
7月13日,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在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竣工验收、启航发运,标志着我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创新和核电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跻身世界前列。
2023-07-14 分享
-
7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兆言”大模型发布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召开,发布该研究院最新研发成果——“兆言”大模型产品(以下简称“兆言”大模型),这也是重庆首个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
2023-07-14 分享
-
7月13日凌晨5点,在既有龙烟线上方,中铁大桥局完成了潍烟铁路龙口特大桥最后一处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这意味着位于山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潍烟铁路龙口段无砟轨道施工全部完成,潍烟铁路建设按下了“加速键”。
2023-07-14 分享
-
不久前,英国人类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证实,英国首批体内含有三人脱氧核糖核酸(DNA)信息的“三亲婴儿”已经诞生。据悉,这是英国批准线粒体置换技术(MRT)可用于临床后出生的首批“三亲婴儿”。
2023-07-14 分享
-
《自然》杂志11日发表的论文描述了一项结构生物学新突破:一种能设计新蛋白质的深度学习方法,名为RoseTTAFold Diffusion(RFdiffusion)。其能生成各种功能性蛋白质,包括在天然蛋白质中从未见过的拓扑结构。
2023-07-13 分享
-
7月9日,记者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国内首个220千伏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在浙江杭州投运。
2023-07-12 分享
-
11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等离子体研究所陈长伦研究员课题组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偕胺肟复合材料用于海水提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应用表面科学》接收发表。
2023-07-12 分享
-
发表在最新一期《纳米光子学》杂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折射率(电磁辐射在介质中的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速度之比)可被调制得足够快,从而在光谱的近可见光部分产生光子时间晶体(PTC)。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在光学领域维持PTC的能力可能会对光科学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在未来实现真正颠覆性的应用。
2023-07-12 分享
-
7月11日,记者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微创中心聂泽东研究员团队,在基于生理信息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心电(ECG)及光电容积脉搏波(PPG)多模态融合的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有望应用于糖尿病慢病管理、高风险人群评估等。
2023-07-12 分享
-
俄罗斯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可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燃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行为。该方法既适用于开发新的能源装置,也适用于在现有系统中选择水合物燃烧的最佳状态。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传热传质杂志》上。
2023-07-11 分享
-
记者日前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获悉,由该院牵头的“电力基础设施信息物理跨域攻击防御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成果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浙江大学、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参与该项成果的技术攻关。
2023-07-10 分享
-
据《日本经济新闻》最近报道,今年4月,总部位于日本川崎市的千岁实验室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藻类培养设施,旨在利用二氧化碳生产生物燃料。该公司的目标是在用培养藻类制造生物燃料时,将其成本控制在能与化石燃料竞争的水平。
2023-07-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