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创业孵化 > > 正文

山东商河:返乡创业“新农人”担当乡村产业振兴主力军

2023-01-03 11:54:23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志 评论:0

  数九寒冬,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玉皇庙镇李家河沟村的连片蔬菜大棚内,却是绿意盎然。36岁的张继全早晨不到五点钟就起床,忙着采摘自家大棚里成熟的菜椒,准备销往河北保定。

  “我种的是抗病、高产新品种,每棵菜椒整个采摘期平均能结15斤。现在菜椒每斤批发价2元,春节前后能卖到6元一斤,一个大棚一年能净赚8万元。”张继全笑着说。

李家河沟村“80后”返乡创业青年张继全采摘自家大棚里的成熟菜椒。(受访者供图)

  作为全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张继全此前在外地做服装销售,每年收入4万多元。2012年,他返乡投资13万元建起一个高标准大棚,当年就回了本。如今,他共种植了9个蔬菜和水果大棚,一年纯收入50多万元。

  李家河沟村是个只有120户人家的小村子,过去单纯种植小麦和玉米,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村集体也是“空壳”。从2009年起,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瞄准“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蔬菜大棚产业。

  “依托山东省农科院的专家资源,村里积极引进高产优质菜椒品种;成立党支部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建立蔬菜批发市场,拓宽销路解决销售问题。”村党支部书记张延安说。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近年来,聚焦返乡青年人才“急难愁盼”,商河县先后出台“雁归商河15条”等人才政策,从土地、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贴心服务。

  “镇村每年都会组织多次免费技术培训,从建棚到种植全程‘手把手’指导,还帮助我们流转土地、协调贷款。”今年35岁的张宗峰五年前还在外地当司机,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回乡几年后,他建起4个菜椒大棚,去年纯收入30多万元。

返乡青年张宗峰(前一)在蔬菜大棚里劳作。(受访者供图)

  “过去,年轻人都向往进城务工、进城定居。”张延安说,这几年随着对种大棚致富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目前村里已有70多名在外的年轻人返乡当起“新农人”,占到全村大棚种植户的一半,成为产业振兴主力军。这些年轻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还引进应用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引导村里蔬菜种植走上科技化、标准化的新路子。

  从一个普通农业种植村,到如今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富裕村。目前,李家河沟村蔬菜大棚发展到200多个,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超过4万元,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