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科技服务 > > 正文

乡村脱贫路上,甘肃科特派用科技搭建致富桥

2022-05-26 11:23:24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颉满斌 评论:0
  科特派西北实践②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从2002年甘肃省第一批科技特派员签约落地至今,甘肃省科技特派员始终动态维持在1万名左右,以“团队+项目”的形式“进园入县”开展技术服务。

  20年来,甘肃省科技特派员累计培养示范户1万多户、建成示范基地150个、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2000余项,服务企业、合作社、农民协会等机构4000余个,成为了“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组团式帮扶助陇原农村发展

  “科技特派员组团式帮扶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科技创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科技支撑。”甘肃省敦煌市科技局局长吕晓艳说。

  2021年,甘肃省敦煌市下派科技特派员200余名,新组建镇级科技服务团队8个、村级科技服务小分队33个,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性、组团式服务,构建起了市有专家智囊团、镇有科技服务团队、村有科技服务小分队的三级科技服务网络。

  最近,敦煌市组织的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各镇,开展以桃、杏为主的标准化管理技术现场培训,受到农户欢迎。敦煌市七里镇杜家墩村村民刘忠有8亩桃园,他十分重视标准化生产,镇村的科技培训都积极参加。刘忠说:“科技特派员下来给我们传授技术,为我们丰收打下了基础。”

  “把科技人员选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吕晓艳说,甘肃省的具体做法是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地方需要什么、产业需要什么,就选派什么样的科技人员。

  3月25日,正值春耕备耕重要时期,武威市科技局组织科技特派员专家小分队实施“进百企入千户”科技服务活动。蔬菜和羊产业科技服务专家小分队深入农户种植大棚、民勤县发泽种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户,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与农户需求,进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以及疫病防治指导服务,推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为春耕备耕加油提质。

  在科技服务过程中,武威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为农户送上农业技术手册,并免费提供优质农资。科技特派员通过“武威科特派在行动”小程序与面对面服务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详细了解种植、养殖的基本情况,就如何科学防灾减灾、合理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动物疫病防控、优化饲料配方等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和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们一头连接科技创新,一头连接生产实践,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理念带给农民,把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注入农村,努力促进科技创新和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参加这次活动的科技特派员张仲保感触颇深。

  首创“双地科特派”模式

  2020年,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甘肃省科技厅与天津市科技局联合认定了首批“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145名,开创了“双地科技特派员”的先河。这145名“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来自中央在津及天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围绕甘肃特色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展服务。

  这是津甘两地通过机制创新,发挥东部人才智力要素密集的优势,积极探索省际间科技特派员合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双地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2022年3月,正值甘肃省武威市从天津市引进的10个香菇新品种和白灵菇菌种扩繁的关键时期。但检测数据显示,由于种种原因,发菌时间有所迟缓,相关企业为此一筹莫展。

  为及时解决香菇生产技术难题和东西部科技协作专项推进,武威市科技局及时与武威市特聘科技特派员、食用菌产业首席专家——天津农学院班立桐教授取得联系。

  一下飞机,班立桐未作停歇,直接赶到武威市天祝县臣祥菌业公司、天祝县南阳山农业公司古浪县食用菌产业园、古浪县食用菌研究院、古浪县亿万家食用菌合作社等地,一一察看了现场,并召开市县菌产业科技特派员及企业技术人员座谈会,研究解决技术难题。针对白灵菇菌种植存在的问题,班立桐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措施,帮助菇农解决了难题。

  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与甘肃省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用技术推动精准脱贫、用产业为乡亲拔除“穷根”、用行动引领群众致富。

  武威市科技局局长宁生国介绍,借力天津市科技力量,武威市先后实施天津市东西部科技协作专项5项、甘肃省科技专项9项,获得项目经费640万元,建成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个、东西部协作科技示范基地4个,先后专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24项,有力助推武威市菌、牛、羊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甘肃省与东部协作地区联合认定“双地科技特派员”336名。同时,甘肃省科技厅与天津市科技局联合开发“津科帮扶”在线咨询平台,为农户提供一对一精准咨询服务;设立“双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探索东部人才支撑乡村产业振兴的新业态,有效提升帮扶地区科学种养水平。

  “‘双地科技特派员’为甘肃省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也增强了‘造血’功能。”王芳告诉记者。

  选派精兵强将下沉一线

  农村发展最缺的是人才,农民致富最盼的也是人才,“人才下沉”尤其重要。“科研人员服务农业生产一线”是甘肃省一直贯彻的理念。

  为此,2020年4月,甘肃省科技厅认定兰州大学胡芳弟等359名同志为甘肃省首批省级科技特派员。此次认定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主要来自兰州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均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以及农村适用科技成果和科技服务经验。

  省级特派员主要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开展服务,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和集成示范,通过创新创业和技术带动,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脱贫增收提供科技服务。通过转化现代种业、农林作物高优栽培、畜牧水产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机装备与机械化、绿色宜居村镇和数字农业等方面的技术,为助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真正把那些有情怀、有能力的精兵强将选派下去,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夯实甘肃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人才基础。”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说。

  此外,聚焦人才互动,千里取经学以致用。甘肃省采取室内理论讲解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东西部协作市专业技术人才赴甘进行专题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厦门市科技局,从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每年选派20多位博士、硕士组成科技帮扶工作组,赴甘肃省临夏州开展为期30天的科技服务工作,与当地科技人员共同参与项目研究开发,打造科技扶贫新模式。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送到基层去”。20年来,科技特派员为“科”、为“农”的初心始终不变。科技特派员制度在陇原大地生根发芽,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

  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的万名科技特派员,架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助力甘肃省乡村振兴结出了累累硕果,这项科技兴农富民创新机制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已经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开遍陇原大地的“创新之花”。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