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科技金融 > > 正文

中新金融合作 带动西部与东盟互联互通

2023-04-24 12:29:2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雍黎 评论:0

  中新金融合作在激发重庆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同时,带动了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不断加强互联互通。

  4月20日至21日,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举办,来自中国、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家的政界、金融界170名重要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出席会议。聚焦共建西部金融中心、中新金融合作、金融要素集聚等领域,峰会期间,达成签约项目90个、合同金额1110亿元。

  重庆与新加坡“点对点”

  创新金融合作方式

  今年1月中旬,重庆巴洲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发行4.28亿元离岸人民币债券并通过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该笔外债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4.3%,是2023年全国首单中资实体企业离岸人民币债券。

  在此之前,已有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房地产信托基金成功在新加坡发行上市、中西部地区首笔跨境债权转让业务、西部陆海新通道下首笔海铁多式联运进口信用证等创新业务……中新两国金融合作,打通了跨境融资渠道,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成功融资。

  近年来,重庆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深入推进中新金融合作,累计签约302.1亿美元的金融服务项目。双方围绕跨境投融资、跨境结算、机构互设等,推出了74项创新政策,在渝设立中新互联互通基金、星展银行重庆分行等21家金融机构,实现跨境融资194亿美元,带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赴新加坡融资65亿美元。

  “中新金融合作是重庆探索金融开放创新的有力抓手。”重庆市金融监管局局长阮路表示,借此,重庆金融业发展不仅取得了明显成效,也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了金融开放创新的示范效应。

  “金融机构要持续借助中国和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双边金融科技生态的独特优势,拓展合作联动的深度和广度。”华侨永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首席执行官王克建议,要持续加强金融科技协同,积极连接金融科技支撑的跨境业务生态。

  “我们已研发电销智能问答大模型、金融行业首个企业级‘虚拟数字人’。”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蒋宁表示,基于大模型、生成式AI,未来金融领域将呈现金融服务模式演进、金融工作方式进化、数字金融转型深化等方面创新演化方向。

  重庆市胡衡华市长致辞时提出,要携手推动更高效率的互联互通。加强渝新双方金融机构互联互设,探索推进中新债券通、资金通、理财通,携手推进更高层次的产融结合。

  新加坡金管局提出,未来,重庆和新加坡可从携手孵化绿色金融示范区进行项目试点、共同探索创建绿色金融市场生态体系等四个方面加强合作。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

  带动西部与东盟“面对面”

  “迄今为止,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促成近240项跨境融资交易,总价值超过290亿美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孟文能在开幕式发言表示,期待未来中新双方能够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框架下,达成更多合作。

  “在深化中国与东盟金融互联互通方面,重庆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资深经济学家、经济部负责人程章斌则表示,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重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这两个地区就是点。借助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与新加坡的金融合作可以碰撞出更多火花,推动中国与东盟联系更紧密,实现由点到面的变化。

  陆海新通道是由中国西部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陆海贸易新通道。它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各西部省区市为关键节点,利用铁路、海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向南经广西、云南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世界各地,比经东部地区出海时间大幅缩短。

  在中新双方金融支持下,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提速。资料显示,重庆市近年来对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项目、贸易物流企业发放贷款累计近5000亿元,贷款投放金额西部领先。

  通过中新金融峰会,重庆建立起与新加坡金管局及西部省市的战略合作机制,促成签约项目223个,督导项目落地1283亿元。

  阮路表示,重庆与新加坡的“点对点”合作已经带动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的“面对面”互联互通。

  峰会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13+2”省(区)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出《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合倡议书》,发出了共同加强陆海新通道国际金融合作、共同加大金融政策创新力度、共同强化金融支持陆海新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等8条倡议,期望通过区域联动、开放带动,深化西部地区金融合作,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