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创新论坛 > > 正文

以高新区为支撑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共同体

——基于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研究与思考
2023-04-24 12:35:51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宋捷 石琳 谭力铭 廖婷 评论:0

株洲高新区动力谷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

湘潭高新区创新大厦

  当前,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集聚了更多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已成为促进长株潭都市圈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在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因此要以高新区为支撑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共同体,在规划布局上推进高新区空间功能协补融合化,在产业发展上推进高新区产业集群协同高端化,在要素集聚上推进高新区创新体系协调生态化,在对外开放上推进高新区双向循环协作多元化,在营商环境上推进高新区综合治理协助现代化。

  宋捷 石琳 谭力铭 廖婷

  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外发布,提出支持长株潭等都市圈建设。2022年3月,湖南省政府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规划》是指导长株潭都市圈今后一个时期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高新区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湖南统计年鉴2022》《湖南开发区年鉴2022》《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报告2022》为依据,通过对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与长株潭都市圈、湖南省产业园区创新发展情况对比,分析优势,查找问题,提出新发展阶段以高新区为支撑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共同体的对策。

   一、高新区在长株潭都市圈经济科技发展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凸显

  2022年3月,湖南省政府印发的《规划》明确,长株潭都市圈范围(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有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简称“园区”)24家,其中高新区8家、经开区13家、省级产业开发区1家、保税区2家。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以占长株潭都市圈小于0.7%的土地面积,实现了长株潭都市圈13.4%的GDP、56.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20.4%的进出口总额,成为促进长株潭都市圈经济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及成效

  1.经济总量指标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2405.6亿元、技工贸总收入9674.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30.3亿元,占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比重分别为36%、42%和36.3%,占湖南省139家园区比重分别为15.2%、16.9%、14.9%。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湖南省园区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2.经济效益指标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实现利润332.2亿元、上缴税金328.9亿元,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占比分别为36.2%、37.5%,在湖南省园区占比分别为12.5%、16.7%,呈现出较高发展质效水平。在利润总额中,其中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工业利润为283.2亿元,占利润总额的85%,均高于长株潭都市圈园区(77%)和湖南省园区(79%),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呈现出更优的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3.外向型经济指标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11.7亿美元、实际使用湖南省外境内资金516.3亿元、进出口总额636.4亿元。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湖南省园区占比分别达到80.9%、70.1%,表现出较为强劲的招商引资吸引力。

  (二)主要创新指标对比及成效

  1.创新主体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拥有企业1.2854万家,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湖南省园区占比分别为39.1%、18.4%;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制造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中的比重接近或超过50%,在湖南省园区占比16%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比尤为突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企业数量比重为22%,远高于长株潭都市圈园区(14%)和湖南省园区(14%)相应占比,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集聚了更多创新主体。

  2.创新人才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有从业人员53.2万人,其中工业企业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从业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量占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比重均在40%以上;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444.7人/万人,分别是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湖南省园区的1.34、2.17倍。

  3.创新平台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拥有湖南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645家,占湖南省高新区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的比重高达65.6%,其中国家级、省级研发平台占比分别达到81.9%、63.8%;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拥有省级及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12家,占湖南省高新区的比重为55.7%,其中国家级、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占比分别达到69.1、50.7%,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4.创新成果情况

  2021年,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68.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5577.2亿元,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中的占比接近或超过一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8%,均超过长株潭都市圈园区和湖南省园区该指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优于其他地区园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专利申请授权数达到1.1257万件,在长株潭都市圈园区、湖南省园区的比重分别为55.9%、38.8%;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万人拥有专利授权数量达到211.7件/万人,远高于长株潭都市圈园区(145.9件/万人)和湖南省园区(78.9件/万人)该指标水平,展现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拥有更高质量创新成果产出效率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情况对比及成效

  2021年,湖南省有46家高新区参与创新能力绩效评价,其中长株潭都市圈8家高新区平均得分80.29分,高于湖南省高新区平均水平。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在湖南省高新区综合评价5个方面能力平均得分均处于领先地位。

  (四)湖南省“五好”园区综合评价情况对比及成效

  2022年,湖南省有133家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参与“五好”园区综合评价,平均得分114.95分,其中长株潭地区园区、长株潭都市圈园区平均得分分别为128.45分、133.67分,湖南省高新区、长株潭地区高新区平均得分分别为122.64分、128.02分,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平均得分达到136.34分,均高于以上平均得分。湖南省34家先进园区中,长株潭地区有10家,其中长株潭都市圈有长沙、雨湖、湘潭、株洲4家高新区,长沙、湘潭和株洲3家高新区蝉联先进园区。

  综上分析可知,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在长株潭都市圈、湖南省高新区、湖南省园区中均表现出具有更好的发展质效,有力地推动了长株潭都市圈经济稳步发展;集聚了更多的优势科技创新资源,是创新要素集聚高地;在长株潭都市圈科技经济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凸显,在湖南省园区、高新区中的头部领军地位突出。同时也应看到,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在协同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一是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发展不平衡。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2021年度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总分100分)中,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排名第一的长沙高新区与排名居后的韶山高新区分差为24.51分;2022年度湖南省产业园区“五好”园区评价(总分200分)中,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排名第一的长沙高新区与排名居后的韶山高新区得分相差42.18分。从主要经济指标占比看,2021年长沙高新区企业数量、利润总额、上缴税金总额等指标占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总量近一半;长沙高新区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等指标占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总量的一半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占比达到64.14%。

  二是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不够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主特产业一半以上集中在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有7家高新区以智能装备制造作为主导产业,4家高新区将新材料、新能源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各高新区产业布局缺少统筹协作与错位分工,园区间产业差异化发展不明显,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尚未形成长株潭都市圈范围产业链良性互动和协作发展格局。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产业集群影响力、规模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区域协同创新融合度不够高。长株潭都市圈创新资源丰富,但高新区之间产业创新资源链接不足,区域协同创新融合度不高。高新区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联盟等合作机制,统筹园区发展重大问题缺乏快速反应、决策机制。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与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南)自贸区、湖南湘江新区等区域在政策对接、产业联动、创新协同方面有待加强,园区间开展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互补不够,高新区协同创新的制度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有待优化。

   二、以高新区为支撑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共同体的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以国家高新区为主体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互补的省级高新区或各类工业园区等,打造更多集中连片、协同互补、联合发展的创新共同体。”为此,《规划》根据国家总体发展要求,对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提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新的使命任务。以高新区为支撑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共同体,对于强化长株潭都市圈创新体系建设,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促进长株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规划布局上推进高新区空间功能协补融合化

  1.做好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规划布局。由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编制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发展规划,做好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规划引导、布局优化和政策支持等工作,实现“1+1>2”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强化长沙高新区辐射力和引领力,发挥株洲、湘潭高新区比较优势,补齐省级产业园区发展短板,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独具特色的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

  2.做好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长株潭都市圈各级政府需将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发展基础和创新资源等,对符合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非省级高新区加快“以升促建”工作,实现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全覆盖,强化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3.做好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提质升级工作。各高新区根据资源禀赋与发展水平,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转型升级为目标,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数字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率先将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打造成为湖南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标杆园区。

  (二)在产业发展上推进高新区产业集群协同高端化

  1.统筹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由湖南省级层面组织编制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相关市级层面出台落地实施方案。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重点推动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具有规模的特色产业园区。以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为主体,制定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集成资源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优化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特色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省市县(区)三级联动的主导特色产业体系,引导高新区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国家高新区“两主一特”、省级高新区“一主一特”发展格局。加速打造长沙高新区创新谷、株洲高新区动力谷、湘潭高新区智造谷和宁乡高新区锂电谷为主体的长株潭都市圈创新驱动“核”,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注重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按照“产业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思路,做强主导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以高新区为载体,统筹资源配置,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为主的世界级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依托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下一代信息网络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在要素集聚上推进高新区创新体系协调生态化

  1.强化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科技创新项目协同推进。需以“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为契机,争取高能级创新平台在高新区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共建研发创新高地。建立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科技创新联盟,通过联合共建中试生产、应用验证、检验检测、应用场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重大科研平台和大型试验设施开放共享,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设立长株潭都市圈高校科研成果企业转化启动基金,加快长株潭都市圈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

  2.优化长株潭都市圈创新人才资源配置。依托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组建长株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盟。强化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科技创新人才资源配置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创建多主体联动的区域人才合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高端人才绿卡制度”,聚焦“三尖”创新人才,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精准高效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和服务机制。推进柔性引才育才,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开展协同创新、科技研发、项目合作。鼓励高新区校企、院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法治化、符合国际规范的人才竞合机制。

  3.探索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设立“双创”母基金、科创基金。鼓励银行在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设立以科技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科技支行。支持发行科技型金融债和债务融资工具,推广投贷联动试点,开展知识产权、收益权、股权等质押融资。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价值评估+市场+投资基金+政策性担保+科技银行”的科技企业融资模式,打造“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健全股权交易系统内支持体系。

  (四)在对外开放上推进高新区双向循环协作多元化

  1.强化高新区开放创新力度,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要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与先进高新区建立成果对接、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跨区域合作机制。建立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统筹产业规划、统筹创新要素、统筹人才服务、统筹建设标准、统筹品牌打造”的创新共同体,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依托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清水塘生态科技城建设,促进技术、成果、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集聚、开放共享。

  2.充分发挥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有利于实行有效管理、有利于深化经济和科技融合发展要求,引导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建立发展新模式。鼓励长沙、株洲、湘潭、宁乡等国家高新区采取异地孵化、“飞地”经济、伙伴园区等模式,通过与其他产业园区开展人才互派、产业互促、基金共建、资源共享、产学研协同等合作,提高联动发展水平。

  3.构建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打造长株潭都市圈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湘江发展轴、京广发展带联动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发展,整合科创、人才、产业等优势资源,引导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分工与合作,推动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建立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产业协同、园区协作、创新协力、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构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长株潭都市圈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增强长株潭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加快形成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新优势。

  (五)在营商环境上推进高新区综合治理协助现代化

  1.构建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联动服务机制。在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信息互通、资质互认、资源互享”原则,建立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科技创新审批事项、项目申报受理等联通办理制度,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一证通办”“一码通办”“一网通办”“全域通办”“跨省通办”,为长株潭都市圈创新创业人员提供政务、科技、人才、金融等全方位服务。

  2.制定促进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政策。对标环渤海都市圈、长江流域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先进地区,从湖南省级层面研究出台促进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强化地方政府对高新区建设的主体责任,立足高新区主责主业发展需求,统筹高新区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创新资源配置,给予高新区充分的财政、土地等保障,提高高新区现代化治理能力。强化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政策创新与先行先试,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区深入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

  3.深化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因时因地因事因人”原则,优化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优化管委会管理架构,推行大部门制,加强科技创新职能配置。探索建设、运营、招商和服务的市场化模式。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探索实行全员聘任制、绩效考核制等。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干事创业的干部人事制度、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实现长株潭都市圈高新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上率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率先、在振兴实体经济上率先,奋力走在湖南省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前列。

  (宋捷系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长沙高新区原主任助理、调研员,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外聘专家;石琳、谭力铭、廖婷单位系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