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推荐 > > 正文

未来计算机在人脑细胞上运行?类器官智能,最前沿生物计算向我们走来

2023-03-01 11:11:5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梦然 评论:0

实验室培养的大脑类器官的放大图像,具有针对不同细胞类型的荧光标记。(粉红色—神经元;红色—少突胶质细胞;绿色—星形胶质细胞;蓝色—所有细胞核)。图片来源:托马斯·哈通/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尽管人工智能(AI)创造的记录令人印象深刻,但它的学习能力与人脑相比依然相形见绌。现在,科学家们揭示了一条革命性道路:类器官智能,即以实验室培养的大脑类器官充当生物硬件。

  AI长期以来都受人脑的启发,这种方法被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让AI拥有了从医疗诊断到诗歌创作的多方面成就。但毫无疑问,原始模型——人脑目前在许多方面仍然优于机器,那如果不是试图让AI更像大脑,而是直接从源头入手呢?

  多领域科学家正在努力创造新一代生物计算机,他们试图以脑细胞的三维培养物(大脑类器官)作为生物硬件,并在《科学前沿》杂志上描述了实现这一愿景的路线图。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托马斯·哈通教授说:“我们称这个新的跨学科领域为‘类器官智能’(OI)。一群顶尖科学家正聚集在一起开发这项技术,其将开启一个快速、强大和高效的生物计算新时代。”

  大脑类器官为什么是更好的计算机?

  大脑类器官是一种诞生于实验室的细胞培养物。它不是“迷你大脑”,但它可“共享”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关键方面,例如神经元和其他脑细胞。此外,虽然大多数细胞培养物是扁平的,但类器官却具有三维结构,这使培养物的细胞密度增加了一倍,也意味着神经元可形成更多的连接。

  但人们依然会问:当前的计算机不是比大脑更聪明、更快吗?

  哈通解释说,虽然硅基计算机在数字方面肯定更好,但大脑更擅长学习,而且更节能。例如,训练著名AI“阿尔法狗”所花费的能量,超过维持一个活跃的成年人10年所需的能量。

  “大脑还具有惊人的存储信息的能力。”哈通补充道,“我们正在达到硅计算机的物理极限,因为人类不能再将更多的晶体管封装到一个微小的芯片中了。但是大脑的连接完全不同,它有大约100亿个神经元通过超千个点连接起来。与目前的技术相比,这是一个巨大的功率差异。”

  OI生物计算机什么样?

  根据哈通的说法,目前的大脑类器官需要扩大规模。“它们太小了,每个包含大约50000个细胞。对于OI,我们需要将这个数字增加到10万。”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在开发与类器官通信的技术。即向它们发送信息并读出它们在“想什么”。这需要采用生物工程和机器学习,以及设计新的刺激和记录设备。

  哈通团队还开发了一种脑机接口设备,在去年8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这是一个柔性外壳,密密麻麻地覆盖着微小的电极,既可从类器官中接收信号,也可向其传输信号。

  按科学家设想,最终OI将整合广泛的刺激和记录工具。它们将类器官网络连接、激活、协调,从而实现更复杂的计算。

  OI可助神经系统疾病防治

  OI还将超越计算,进入医学领域。由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约翰·戈登和山中伸弥开发的突破性技术,大脑类器官可从成人组织中产生。这意味着科学家可从患有神经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的皮肤样本中开发个性化的大脑类器官。以此进行多项测试,调查遗传因素、药物和毒素如何影响这些条件。

  哈通举例称,科学家从此可比较健康人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类器官的记忆形成,并尝试修复缺陷。

  建立“嵌入式伦理”方法

  创造能够学习、记忆并与环境互动的人脑类器官的同时,必然面临复杂的伦理问题。它们能否发展意识?它们会经历痛苦吗?科学界对由细胞制成的大脑类器官拥有怎样的权利?

  研究人员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哈通表示,要以合乎道德和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发展OI,出于这个原因,从一开始他们就与伦理学家合作,建立了“嵌入式伦理”方法。随着研究的发展,所有伦理问题都将由科学家、伦理学家和公众组成的团队不断进行评估。

  离第一个OI还有多远?

  尽管OI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科学家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已提供了概念证明。研究显示,正常的、扁平的脑细胞培养物可以学会玩电子乒乓游戏。

  哈通对此总结道,研究团队已经在用大脑类器官进行测试,用类器官复制这个实验已经满足了OI的基本定义。从现在开始,只需建立社区、工具和技术,人类即可实现OI的全部潜力。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