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要闻 > > 正文

马国湘委员:推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 培育循环经济发展

2022-03-05 16:26:33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马爱平 评论:0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将“白色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列为重点改革任务,有关部门出台了诸多意见、通知、计划、规划,一些地方正在逐步落实有关政策,依法限塑、禁塑。然而,“全球限塑令”来袭,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马国湘带来了《关于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发展的提案》。

  马国湘介绍说,由上海海洋大学教授刘洪立及其团队组成的“全生物可降解膜材料院士工作站”,历经近十年的自主研发,以麦草、玉米秆、甜高粱秆、稻草、棉秆、生活废弃物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采用弱碱性处理方法以及其他环保工艺,加上拥有的多项发明专利技术,生产出全生物降解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基能源、材料、医药等三十多个行业。

  “更为可贵的是,这种材料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还可随着生产流程的不断推进萃取出多种微量元素,而且使用废弃后,在自然的土壤条件下,能被自然界的生物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做到零残留、零污染,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焚烧造成的‘黑色污染’和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马国湘说。

  马国湘透露,经检测,全生物降解新材料具备强度高、水溶性好、环保性、卫生性、抗静电性、气体阻隔性、高透光性、耐油及耐化学药品、可印刷性、热封性等性能。同时,首套前后联动的可降解新材料生产线已经下线,可以生产出水溶膜、偏光膜、树脂镜片、亚克力玻璃、高强度板材以及食品级容器等生活用品。

  据统计,全生物降解新材料替代一次性塑料用品及薄膜包装产品,在全球有2.2亿吨的市场空间。在马国湘看来,大力推广“全生物降解新材料”,加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工业化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马国湘建议:

  一、不断完善全国范围的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尽早对全生物降解新材料项目进行调研和检测,不断完善全国范围的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标准体系,推动国际互认机制的建立,形成具有中国影响力的检测与认证中心,对各地给予指导。

  二、实施试点推行办法。例如山东潍坊地区就以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以秸秆、芦苇、菜叶等植物废料对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可以加工生产替代塑料、棉花、玻璃、木材、钢材等产品,实现绿色高效的生态工业。该产业让绿色产业变环保事业为增值、变生态工业为增产的生态循环经济,为乡村振兴助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建议将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关联项目建设纳入全国各地重点产业扶持范围,对全生物降解材料企业采用阶段性奖励支持方式,并加大对全生物降解材料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

  四、支持技术融合创新攻关,支持推广应用。推动全生物降解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融合,鼓励全生物降解材料企业承担原料改性、产品研发等领域技术攻关,拓宽成果转化应用范围,畅通全生物降解材料产品销售渠道。与此同时,鼓励消费者自觉选用绿色环保全生物降解材料产品,鼓励电商、快递、外卖等企业采购使用性能达标的全生物降解材料产品,对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消费者和企业征收附加消费税,尽早实现全生物降解材料全场景应用。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