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中国经济社会的活力才会足、共同富裕的基础才会实,这是被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的结论。”近日,在杭州召开的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浙智专委主任毛光烈如是说。
日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是浙江制造业特色和优势所在。浙江省经信厅总工程师李永伟介绍,全省5.4万余家规上企业中,90%是民营企业,99%左右是中小微企业,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总产出在工业经济中占据了3/4和1/2左右的份额。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也是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必须要打的硬仗。

会议现场 陈菲 摄
自2017年成立以来,浙智专委坚持实操型智库的定位,通过为企业、产业、区域等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战略规划编制、技术知识培训等服务,探索并总结形成了系统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的“新工程、新样本、新服务、新合同、新推广”等五新模式组合成的“浙江方案”,并在若干县(市、区)细分行业中进行推广。
比如签订数字化工程承包合同时,中小企业或多或少面临工业数字工程合同“标的”不具体不明晰、造价不透明、工期较随意、培训与实训责任不落实、数字化工程的质量与寿命保障责任不落实、免费维保缺承诺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经浙智专委指导,衢州江山木门行业组织编制了初级数智工厂建设标准化的工程项目内容、工期及工程款价格的“6+X”清单(标准的合同附件),以及江山木门工业中小企业初级数智工厂建设规范的文本合同,并将两者相融合组成了“新标准合同模式”。
去年8月,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从2022年到2025年,中央财政计划分三批支持地方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围绕100个细分行业,打造4000-60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样本,带动更多细分行业中小企业“看样学样”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2022年,经浙智专委指导,通过开展工业细分行业同规模企业“学样仿样批量式推广”,衢州江山、金华兰溪、金华永康等分别在木门、纺织、电动工具行业基本实现了规上企业数改全覆盖,为同行业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提供了新经验。
记者从当天会上获悉,2023年,浙智专委将积极探索“县(市、区)抓细分行业转型并总结出实践创新成果,与设区市市级党委政府联合召开现场会抓推广”的新方式,积极打造一批工业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样本、行业样本、县域样本,加快“浙江方案”的推广工作,走活全省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这盘“大棋”。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李永伟表示,浙智专委先后形成的智能制造“新昌模式”和中小企业轻量化智改“江山模式”,有效破解工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题,实实在在地为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光烈表示,只要继续坚持把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依靠“地方敢闯”与基层群众敢干的智慧,“浙江方案”必定会随着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不断完善提升,必定会在更多县(市、区)、更多细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韩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