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原创 > > 正文

政策加持 燃料电池汽车春天将至

2022-04-06 16:10:58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于大勇 评论:0
  本报记者 于大勇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专家表示,伴随《规划》的实施,燃料电池汽车将驶入发展快车道。

  进入规模化示范新阶段

  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在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方面,《规划》明确,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自科技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启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以来,经过20年的科技投入,以燃料电池汽车为氢能应用的先导已经初步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等核心技术,基本形成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应用等完备的产业链。”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5年,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200万吨/年。

  王贺武介绍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初步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商业化规模达到1万辆,投入运营的加氢站100座,在北京、上海、郑州、武汉、成都、张家口、佛山等全国多个大中小城市,以公共交通、仓储物流为主要业务,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行。第二阶段是到2025年,加快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以公共服务用车的批量应用为主,基于现有的储存、运输和加注技术,在150公里的辐射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氢能燃料电池技术,通过优化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加速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大幅度降低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车辆的保有量要达到5万-10万辆。

  “第三阶段是到2030-2035年,要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大规模的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应用达到一体化,加氢站的现场储氢、制氢规模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也达到一定的程度,完全掌握燃料电池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完备的燃料电池的材料、部件及系统的制备能力。”王贺武说。

  尴尬局面有望扭转

  专家表示,随着《规划》的发布与实施,燃料电池汽车有望改变目前比较尴尬的境地。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为1.6倍,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3.4%,成为车市最大亮点。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为1742辆和1556辆,同比分别增长74.2%和55.6%。

  专家表示,近年来,受国家政策推动,以及市场认可程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渐走高。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之所以跟不上新能源汽车整体节奏,其主要原因在于高企的价格、尚有技术难点待攻克等。

  “氢能及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产业仍处于初期阶段,仍面临着诸多掣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推动氢能向更深、更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氢能的经济可适用、企业可盈利、应用示范可持续、各类基础设施可融合、投资和金融可议价等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是摆在行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苦练内功不能松懈

  专家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真正启动必须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车辆成本大大降低; 市场因素(如高油价等)或政府政策为零排放车辆提供明显优惠;加氢网络建设足以满足燃料电池车辆日常的使用需求。然而,目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仍面临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缺失、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加氢设施建设难等突出问题。

  “对照我国纯电动汽车从孕育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比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约滞后10年,目前仍处于产品导入期,正在进入应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长期。根据国内外主要燃料电池厂商产品测试数据,预计今后10年燃料电池成本将大幅下降、性能稳定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说,氢能全产业链技术复杂度和中外竞争激烈性不容小觑,全行业必须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这段时期,政府支持引导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产业统筹布局、应用场景拓展创新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投入。”

  专家表示,从国内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看,需要奋起直追才有可能保持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国内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要把燃料电池汽车作为长期战略,要加大投入,要有专业团队,加快工程化开发进程。同时,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应加强合作,特别是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