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专访 > > 正文

廖俊:用创新之材打造飞天之舟

2023-02-07 15:26:27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洋 评论:0

团队合影,左7为廖俊

  本报记者 李洋

  3年前,新材料行业老将转身成为创业新兵的廖俊,站到了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总决赛舞台。最终,廖俊的团队凭借“一体化成型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喷管项目”,以95.33分的绝对优势超越其他选手,荣获第一名。

  “我们20多人的团队奋斗在发射基地第一线,新材料科技成果将用于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

  如今,致力于用创新之材打造飞天之“舟”的湖北航泰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在我国最大的固体商业运载火箭、民营商业火箭等系列产品开发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和应用。

  行业老将变身创业新兵

  廖俊长期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曾担任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学校控股企业负责人,在新材料研究开发、产业化实施、成果转化和行业技术服务等方面有较多的积累。

  1993年,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廖俊选择留校继续从事化学与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从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氟硅改性材料、文物保护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到航空航天用特种材料、器件与装备,他既有研究开发的积累,又有产业化经验,十几年前就已成为武汉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0年,在武汉大学一家校办企业的改制中,廖俊开启了人生第一次创业历程。“改制后的企业发展也算顺利,虽然未能登陆创业板,但也是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后的首批挂牌企业,从企业发展来讲,净资产已从最初的百万元级做到了亿元级。”

  近年来,科技创新创业在中华大地风起云涌。这又一次燃起了廖俊创业的雄心壮志。廖俊回忆道,创业之初,团队对困难提前做了预判。“创新团队和投资团队根据测算和筹划,按照设定的路径通过资本金和引进基金等方式筹集了必要的资金,避免出现资金断链;同时,公司项目开发与研制工作与航天总体设计单位的创新项目结合在一起,在开展研制的过程中,一步步取得了国标、保密、承制等各项资质,在符合流程的同时尽快跨过了行业准入门槛。”

  投身技术融合项目

  2016年,瞄准航天新型材料的湖北航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可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新一代高性能特种功能材料与器件,主要包括特种高分子材料和纤维增强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

  “这是一种通过材料创新与设计创新、工艺创新相结合,可满足我国重点项目和新型号开发所需的结构与功能材料。我们的优势体现在独创性和领先性,解决相关材料技术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解决特种高性能材料的产业化配套,在相关产业链中起到补链和强链作用。”廖俊说。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在相关领域沉淀20多年,也承担了很多相关领域的项目,但由于行业应用相差很大,走入市场后,我们往往需要一个再创新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把实验室成果直接拿来转化。”廖俊强调,这需要根据总体设计要求,利用原有的相关成果和技术积累,快速地开发出应用成果和产品。目前,航泰科技的发展都是围绕创新铺开,倡导在原有的技术积累基础上结合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进行再创新。

  大赛归来新材料迅速升温

  2019年11月,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全国总决赛在大连举办。廖俊带着团队最新成果“一体化成型火箭发动机复合材料喷管”项目参赛,从1400余家优胜企业中脱颖而出,并与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93家企业齐聚大连,共同竞技新材料行业总决赛舞台的最后入场券。

  “我们的项目通过一体化设计及成型工艺,既提升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又降低了成本,满足运载火箭的最新需求,推动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升级换代。此外,该项目解决了材料可靠性和轻质化问题,从而赢得轻质化、高性能和较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比赛现场,廖俊信心满满,“我们有能力用创新之材料打造飞天之舟!”

  最终,廖俊获得了现场评委一致好评,获得了成长企业组一等奖。

  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后,航泰科技知名度大幅提升,获得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一大批投融资专业机构接踵而至。

  “大赛只是项目路演和展示,即便是获奖,也只能是对前期成果的肯定。在获奖之后,团队便把精力都投入项目开发和建设中。”廖俊说。

  近年,廖俊的创业项目有了新的进展:一体化成型全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喷管在试制成功的基础上完成产业化建设,并在实现国内首次发动机热试车成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国内首次试飞成功,如今这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到系列运载火箭中。此外,包括耐高温特种环氧树脂在内的特种高分子材料实现了产业化,产品应用到火箭发动机喷管、壳体中,为新一代商业航天运载火箭提供了材料支撑……

  “随着商业航天和型号产品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项目市场前景值得期待。同时,项目产品技术除了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还可以应用到对材料性能要求高的其他领域,如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一步我们将采取升维思考、降维打击、跨维竞争的方式,开拓诸多民用高端市场。未来产品市场规模将达百亿元级规模。”廖俊说。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