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 > 专访 > > 正文

李有财:大赛为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2023-04-10 12:19:44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戈清平 评论:0
  戈清平

  “我们在2005年创业,有幸参加当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组第8名的成绩,实现了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目标。”福建星云电子董事长李有财说。

  参加大赛树立新目标

  2015年11月5日,西安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但在这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却热火朝天。

  历经初赛、复赛、地区决赛的层层选拔后,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的创业主力军在古城西安决战。200多个参赛项目通过半决赛的激烈角逐,产生了14强企业选手和6强团队选手,争夺总决赛企业组和团队组的全国桂冠。李有财就是其中之一。

  李有财回忆说,当时大赛现场既有非常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也有海外归来的精英。“每一位创新创业者都代表着科技创新创业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虽然他们拥有着不同的创业经历、不同的人生经历,但共同创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的佳话。”李有财说。

  福建星云电子的参赛历程,李有财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我们首先参加了福建省科技厅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赛区) 暨第三届福建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然后受邀参加创新创业全国赛,获得了小组第8名的成绩。”李有财说,当时在创新创业全国赛上的参赛项目是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测试系统”。这是一款由计算机控制的能量回馈式双向双通道的电源处理系统,专门测试电动汽车或混合电动车组件和子系统,可运用于超级电池容测试、电机性能测试、特种电源测试电池、燃料电池、飞轮、逆变器等测试领域,测试精度达到了毫秒级,填补了当时国内大功率测试设备领域的空白,目前依然是国内也是公司的重要产品。

  在李有财看来,正是此次参赛树立了公司新的方向和目标。“当时是我们的动力电池工况模拟测试系统正在打开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市场的窗口期,通过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我们实现了星云国内领先的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发展目标。”

  为企业发展铺平道路

  作为目前我国水平最高、代表性最强、参与性最高的赛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一个项目与资本对接的平台,为科技创新创业掀起了滚滚浪潮,这也是每年参赛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与大多数获奖企业一样,福建星云电子自参赛后即获得社会的广泛关 注。对于福建星云电子而言,“它让外界了解到了福建还有这样一家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企业。”李有财说。

  “我记得,我们比赛回来后,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对我们的关注度呈直线上升态势,来公司调研、考察的频率相较以前高了很多。”李有财说,这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在行业的影响力。

  自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来,福建星云电子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于2017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目前该企业已发展成为一家注册资本1.47亿元,总资产19.19亿元,自有厂房面积9万平方米,下属有5家分公司、6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子公司的高新技术企业,并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锂电池系统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首批产业领军团队,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福建星云电子在锂电行业主要提供两个解决方案:一是锂电池组生产线整体解决方案(测试系统与自动化及MES生产管控系统相结合);二是锂电池专业测试解决方案。”李有财说,对于他本人而言,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是与全国创新人才交流的宝贵机会,是一次学习、提升的过程。

  孵化更多优秀高新企业

  李有财始终认为自己的企业就是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而受益。他希望创新创业大赛能够成为真正有技术、有梦想的创业者的舞台,也希望大赛孵化出更多优秀高创新企业。

  李有财建议,创新创业大赛后续可增加更多的服务,对于优秀的参赛企业给予持续的政策支持与辅导、企业管理培训、上市融资、定点服务等。

  对于身处新能源赛道的福建星云电子,李有财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国已提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新能源汽车和电化学储能是能源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李有财说,在诸多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企业都在大规模扩产,这给了福建星云电子巨大的市场机会。

  “作为一家以锂电池检测系统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动力电池检测系统、模组和PACK生产线等装备,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后服务市场的光储充检一体化智能充电站都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李有财希望,未来星云电子能够再次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