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报道
6月13日,在全国“双创周”开幕首日,“2019百家特色空间”榜单正式揭晓。来自全国31个省的百家特色空间,以微展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了其创新特色风采及创新创业成果。
“2019百家特色空间”是在第二届“寻找100家特色空间”活动中脱颖而出的特色孵化载体。该活动是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创头条发起和主办、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国性行业活动,旨在通过发掘一批特色显著、主题鲜明、专业服务能力强及具备产业支撑等优势的特色空间(包括众创空间、孵化器、苗圃、加速器等),推动行业升级发展。
今年的活动共有1119家单位报名,省级以上(含国家级)孵化载体占53%。活动历时数月,从初选到复选累计在线投票数达300万,总覆盖影响入孵企业超4万家。
随着“2019百家特色空间”的出炉,中国创业孵化特色发展大会亦于6月13日在双创周主会场杭州召开。大会由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创头条主办,首都战略科技发展研究院、浙江省科技企业孵化协会联合主办。
孵化载体加速升级
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背景下,聚集人才、项目、资源、资金等创新创业要素的孵化载体,正成为促进双创发展的新动能和源动力。因此,双创升级也意味着载体升级,载体的创新与升级也备受关注。
“寻找100家特色空间”活动聚焦双创载体的创新与升级,得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关注与大力支持。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局级调研员段俊虎指出,近年来,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高速发展,引发了新一轮全球科技创新浪潮,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带来了大量创新创业历史性机遇,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发展,也逐渐转向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发展。
“孵化载体聚集着诸多创新创业的资源与要素,在创新创业升级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性责任。孵化载体要有更高的格局,培育更高质量的科技项目和企业,培育具有全球竞争意识的企业和人才。”段俊虎表示,孵化载体的本质是服务,双创升级的关键在于服务升级,孵化载体更需要在服务模式、发展模式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在其自身上加速升级,最终促进双创升级。
《特色空间白皮书2019》发布
大会上,创头条和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共同发布了《特色空间白皮书2019》,为孵化载体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去年双方发布的行业白皮书,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通过详实有力的数据,介绍了中国特色空间的最新发展态势。
白皮书数据显示,无论是孵化机构的数量,还是孵化机构的运营发展状况均得到大幅度提升,创孵机构年增速超20%,孵化载体的运营收入更从2017年的15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654亿元,吸收投资高达2500亿元。
与此同时,特色空间普遍重视服务和创业赋能。数据显示,每家特色空间年开展的培训或路演等活动平均达114.5场,约每3天就有一场活动,远远高于全国载体平均开展活动场次18场。投融资领域的活动及相关培训成为主要方向,比重达43%。
此外,特色空间的自身发展与孵化成果也更加出色。2018年,平均每家特色空间的总收入达1954.6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55.4万元的35倍多。在孵企业和团队数量平均约118.7个,远高于全国平均52.5个。
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孵化载体在规模化增长的同时,加速向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空间的服务和发展水平在快速提升。
“坚持服务行业的初心,做孵化载体背后的支持者,让赋能者更有力,让更多创业者受益。”创头条联合创始人李茂达表示,经过2年的发展,百家特色空间活动逐渐成为行业合作的平台,其意义和价值也不断被认可,这也是 “寻找100家特色空间” 持续举办的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