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济宁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三十载登“高”逐“新”
2022-10-24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绪言 吴丛 评论:0

   本报特约通讯员 绪言 吴丛

  自1992年建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宁高新区锚定科技创新航向,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择“高”而立,向“新”而行,由建设之初的荒芜小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突破。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站在新起点,济宁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切实做好“高”和“新”文章,全力建设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济宁高新区远眺

  9月25日,济宁高新区举行日本小松全球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奠基启动仪式。该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占地约2000亩,其中一期总投资约85亿元、占地约1300亩;建设可生产符合最新国四排放标准挖掘机的总装线,实现新增年产1万台6-50吨挖机整机;待全部建成投产后,新增税收不低于5亿元,将有效带动相关工艺、装备、人才、研发、商贸等资源落地,逐步打造小松全球首个大中小挖掘机整机和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协同联动产业集群基地。

  重大项目建设是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支撑济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脊梁”。30年来,济宁高新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坚持产业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民生优先,由建设之初的荒芜小城逐步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突破:截至2021年,济宁高新区规划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是1992年的32倍;三次产业结构分别由1993年的0.35:70.21:29.44调整为2021年的2.18:56.27:41.55;以济宁市2.3%的土地贡献超过10%的GDP,孵育出济宁市1/4的高新技术企业和3/4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连续3年获济宁市综合考核一等奖,连续5年获济宁市开发区考核一类第一名,在山东省开发区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6位,在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67位,4年上升40个位次,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效益显著提升。

  聚链成群

  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纵观30年发展历程,济宁高新区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以产业大突破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永生重工有限公司是济宁高新区一家高端工程机械零部件产品专业化生产企业,已实现为国内外一线品牌的主机配套,其生产的履带式起重机底盘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为进一步加速产业化发展,该企业启动建设中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但在项目建设初期,受到土地和资金等因素制约。得知这一情况,济宁高新区多部门上下联动,积极协调390亩土地指标落实到位,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的同时,济宁市和济宁高新区派驻企业包保干部、高新区专班工作小组入驻企业现场办公,指导企业申请政策扶持,联系协调山东省新动能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多渠道筹集资金,满足企业壮大发展的资金需求。

  永生重工有限公司是济宁高新区坚定不移“大抓产业、大抓制造业”的一个缩影。30年来,济宁高新区致力于产业发展,担当济宁市“231”产业集群主力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形成了以山推股份、重汽商用车、永生重工为引领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以辰欣药业、鲁抗集团、广育堂为代表的医养健康产业集群;以英特力、海富电子、汇金升为标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瑞城宇航、纬世特、加睿晶欣为牵动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突出、高新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之路。

  高端装备产业是济宁高新区传统优势产业。为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空间,2021年济宁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万亩千亿元级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重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领域取得突破。目前,济宁高新区已成为全国高端装备产业配套能力最强的地区,工程机械本地配套化率达到70%,“四轮一带”占据国内工程机械主机市场配套的40%,均为全国最高;连续两年被工信部评为五星级产业示范基地,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要想提质增效离不开产业链优化升级。济宁高新区聚焦“231”产业集群,实施四大先进制造业集群3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从补链、延链、强链3方面入手,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链、资金链、创新链、生态链,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和活力;以“群长+链长”负责制为统领,聚力实施产业集聚、绿色智造、园区强基、项目攻坚、企业攀登“五大工程”,聚焦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主导产业;组建29个助企攀登小组,抽调120余名精兵强将,无缝对接服务115家攀登企业、统筹推进四大产业链条高质量发展,引导推动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


济宁创新谷

  科创引领

  赋能区域创新高地加速崛起

  近日,济宁市重大产业创新项目“全球揭榜”首批项目中的工程机械智慧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由华中科技大学成功揭榜。该项目主攻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的无人协同施工,旨在有效提升无人设备编队的自主协作能力,让无人驾驶推土机等智能装备更加“聪明”。而张榜出题的,正是济宁高新区行业领军企业——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谈到揭榜破题的探索,山推股份智慧施工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张亮直言,以企业为主体探索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径,将成为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

  济宁高新区企业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全球揭榜”攻关模式的受益者,“通过这种模式,我们成功地跟上海药明康德专业的技术团队建立了合作的关系,在开发抗流感药物非临床研究阶段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毒理学等方面以及未来临床试验过程中,这支团队都能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辰欣药物研究院副院长薛晓霞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自1992年建区以来,济宁高新区锚定科技创新的航向,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择“高”而立,向“新”而行。

  历经30年发展,济宁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新体系:依托济宁创新谷“1+N”辐射带动效应,打造了“231”创业创新联盟和县市区协同创新联盟,形成了“一核引领、多点协同、七链融合”的创新体系;成立了山东省第一家实体运作的济宁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各类创新平台300余家;依托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精准扶持600家火炬入统企业;入选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88家、市级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58家,156家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合计研发投入21.9亿元,数量均居济宁市第一;涌现出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瑞城宇航成为国内首家能够生产宇航级高模量碳纤维的企业,泰丰高性能液压马达及减速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镐成永生打破了1000吨以上专机定制热模锻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山推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台电动推土机、国内首台5G远程遥控推土机,海富电子建成北方唯一的高端电子光学盖板生产基地。

  创新成果丰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济宁高新区将人才视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鲜活动力,开拓了以市场化方式打造“一港三基地”的人才发展新路径,创新实施引育链、平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的人才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储备力量。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集聚诺贝尔奖获得者2名、海内外合作院士12名、国家级重点人才23名,常驻外国专家300余人,孵育出济宁市3/4的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拥有产业技能人才3.5万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寻梦高新。

  流程再造

  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不久前,济宁市地源置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办理鸿广美郡小区的项目备案时,拿到的不再是单一页备案表,还有由济宁高新区发出的第一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二维码。有了这个二维码和支撑其运作的完整数字化系统,很多建设手续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在网上办理。这标志着济宁高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码通”系统的全面推广使用。

  “一码通”系统,集“一码集成、一码全知、一码全办、一码核信、一码核查”等功能于一体,“企业想要了解政策信息、业务指南、审批手续办理进度等,扫码即知;进行建设项目审批时不需再提供相关证照信息,审批部门可以通过扫码取得,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而且减少了需向多部门、多系统查询的烦琐,共减少申报及查询材料37件。” 济宁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何平表示。

  “‘一码通’系统的使用,不仅破除了行业间数据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还解决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结果和证明材料重复提交、信息不畅的问题,办事和监管效率直线上升。”谈到新系统的使用,济宁市地源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葆旭深有感触地说。

  一“码”通行的背后,是济宁高新区近年来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持续实施“流程再造”,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探索实施了项目建设审批“六即+”服务模式,在山东省先行先试,打造出了高新区“283区域评”新模式,对“一区十二园”进行整体评估,入驻企业直接使用评估成果,实现了“多评合一”;承接国家级权力事项1项、山东省级75项、济宁市县同权296项,成为济宁市唯一拥有“国家省市县”四级权力事项的区域,成立了山东省功能区首家街道行政审批服务所,打造了济宁市唯一的国家到街道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实行“承诺制+容缺办”,全面推广“智能审批+政银合作”“企业开办+电子印章”,重点事项办理全面进入“一天时代”;积极探索完善帮办代办模式,成立“跑小青”帮办代办队伍,为企业群众提供“线上你下单,线下我跑腿”点单跑腿式帮办代办服务。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市场主体达到22445个,是1992年的99倍。


济宁高新区数创中心

  产城融合

  加快城市面貌跨越提升

  早上6点,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济宁高新区锐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职工刘金业早已准备停当,坐上68路公交车前往公司上班。这条于2021年11月底开通的公交专线,连接主城区与济宁高新区24个站点,大大方便了沿线企业职工和群众的出行。刘金业上班时间也缩短近20分钟,真正连通了“家门口”与“厂门口”。

  车辆由西向东驶入济宁高新区,刘金业的视线也转向窗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道路面平整宽阔、交通标线清晰;两侧人行步道如同展开的双翼,道路两侧景观绿化丰富,随处可见精致的“口袋公园”,移步换景、心旷神怡。再向南,鸿广路桥高耸的主拱与不远处的摩天轮相得益彰,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枫叶小镇奥特莱斯树起了商业新地标。“楼房建起来了,绿化做起来了,感觉这几年高新区发展真是越来越好。”刘金业不禁感叹。

  从“工作在高新”到“生活工作都在高新”,广大市民生活理念转变的背后,是对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生长区”的深切认可。30年的发展历程,从几间办公室、几条小街道到数十万人口的主城区“东部增长极”,从“洸府河”时代跨入“蓼河新城”时代,济宁高新区正展现出日益精致的城市风貌。

  城为人居,让城市更宜居、让群众更舒心,是济宁高新区一直以来的追求。近年来,济宁高新区强力推进产城融合,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全面对接“一机场两高铁”城际交通枢纽,内环高架、崇文大道跨线桥全线贯通,济微高速、海川路北跨加快建设,建成区断头路全部清零,道路通达425公里,“四好农村路”通村达户,立体互联、便捷通达的快速交通体系日渐完善;城市生态持续提升,绿化覆盖率达4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鸿雁湖、十里湖、蓼河公园、杨家河公园等免费开放,洸府河沿岸等七大片区和海川路、崇文大道等15条主干道亮化工程全面完成,高新“颜值”越来越高。

  此外,多层次的优质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配套服务,也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生活。新建海达行知、蓼河外国语等中小学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红星爱琴海、奥特莱斯、华润万象汇等商业综合体补齐蓼河新城大型商业设施缺失短板;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蓼河新城医院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高品质商业小区、公租房、人才社区满足各类人才需求。城市形象越来越美,城市功能越来越优,宜居宜业的济宁高新区正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创业安居。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重任在肩。站在新起点,济宁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勇于担当、加压奋进,切实做好“高”和“新”文章,全力建设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图片来源:济宁高新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