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淮南高新区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抢抓机遇 奋发作为
2022-10-24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  吕天然 评论:0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吕天然

  作为淮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主阵地,淮南高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发展,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千亿级”园区发展目标贡献高新智慧和力量。


宜居宜业的淮南高新区

  淮南高新区自2018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立足淮南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大背景,集聚淮南市优质科技、人才、产业等资源要素,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倾力做好“建城”“兴产”两篇文章,完成了从不起眼的小城区向产业高地、科技重地、宜居之城的华美转变。

  今年1-9月,淮南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9%,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7.7%。淮南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淮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并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高新速度”和“高新样本”。

  抓招商、推合作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淮南高新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及淮南市“南向发展”等政策机遇,大力培育大数据、新型显示两大特色产业,延伸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努力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

  招商引资跑出“加速度”——总投资65亿元的12英寸硅基OLED微显示器制造、总投资5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三合一电驱生产基地、总投资55亿元的淮南创维商用车等3个5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先后签约落地。今年1-9月,园区新签约项目21个,签约总投资265.75亿元,创同期最好水平。

  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全力打造新型显示产业。2019年以来,淮南高新区按照“建园、强链”思路,建成一期、二期新型显示产业园共65万平方米,在建三期28万平方米,规划占地351亩四期产业园,全力打造智能终端显示生产基地。短短3年时间,园区新型显示产业“无中生有”、蔚然成势,已入驻新型显示企业24家,涵盖终端整机制造,以及模组、玻璃盖板、全贴合等产业链配套项目,实现上下游联动式发展。超前谋划发展大数据产业。淮南高新区以大数据产业“链长制”为抓手,聚焦“两园、两中心、多平台”,带动形成数据“采—传—存—算—管—用”的全链式发展,已累计培育大数据相关企业460余家,带动就业1万余人。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先后与中国软件、白山云、武汉导航院等大数据重点企业合作,引入淮南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白山云盾服务全球中心、北斗时空信息大数据应用等大数据重点项目13个。其中,淮南软件信息与制造产业园项目计划11月开工建设,将带动园区48家软件企业抱团发展。

  开放合作按下“快进键”——与上海市闵行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规划2-5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淮南·闵行科创产业园,携手莘庄工业区打造省际合作共建园区示范园、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落实淮南市“南向发展”战略,发挥融入合肥都市圈“桥头堡”作用,在资源要素流动、安徽省内产业分工、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全面分享区域一体化红利。深化与深圳市相关商会协会合作,连续4年参加中国(国际)商用显示系统产业领袖峰会,成立深圳市商用显示系统产业促进会淮南分会,引入大批“深圳籍”新型显示企业落户淮南高新区。

  抓创新、促孵化

  蓄力科创发展新势能

  淮南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引聚创新资源,建设创新平台,优化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园区先后获批安徽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等。

  打造高能级研发平台——围绕煤炭领域,布局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级博后工作站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检测机构各1家;围绕新能源领域,布局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围绕大数据领域布局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搭建中科院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中科院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等省级研发平台。中国电科八所山南所区建成投用,部分光缆光线产品打破国际垄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搭建专业型孵化平台——秉承源头供给、内生培育理念,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2022年4月,淮南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38家,其中大数据企业31家,产业集聚度高达82%,2021年园区在孵企业营业收入约3亿元。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模式,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淮南市政府、淮南高新区分别与安徽理工大学签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总建筑面积15240平方米,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大学生创业项目,已入驻企业37家,企业总用工人数416人。

  夯实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淮南高新区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服务,定期举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沙龙、大数据论坛、成果展示等活动,扎实开展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工作。设置5名专业孵化服务人员和6名创业导师,对初创期企业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成立孵化器专项投资资金,规模500万元,目前已投资6家发展潜力良好的企业。全面落实“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打造“中国创翼”和“赢在江淮”创业大赛品牌。今年,淮南高新区共有5家在孵企业闯入省市各级大赛决赛并获奖;9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53家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中车瑞达成功申报安徽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新增有效发明专利253件。


淮南高新区高铁南站

  抓服务、优环境

  筑牢高质量发展主支撑

  淮南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客商为中心的理念,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人才扶持政策实施办法》等政策,对园区落户企业,给予最高20%的固定资产投资奖励、厂房装修400元/平方米的装修补贴、3年的房租补贴以及一定数额的落地奖励。对在园区经营的企业,给予总计最高600万元的贷款贴息,3年物流运输费10%的物流补贴,用工补贴。对园区挂牌上市企业,给予最高600万元上市奖励。对推介企业入园的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打造连企机制“平地”——建立“双招双引”工作机制,成立大数据、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3个产业招商专班,分领域推进专业化招商。新成立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合肥5个招商工作组,驻点收集、梳理、跟踪企业信息。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及时主动赴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专题考察对接项目。大力开展“云上签约”“云上会见”和“云上对接”等活动,今年以来开展“云上招商”20余次。

  打造涉企服务“高地”——实行“全程代办”等涉企服务,深入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与安徽省、淮南市同步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现场集中办公活动。成立淮南高新区基金管理公司与融资担保公司,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高新战新投促基金,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淮南市高新战新大数据产业专项投资促进基金。开展“园区贷”“科技贷”“政银贷”等业务,全方位提升惠企质量。今年以来,园区为13家企业担保融资5161万元,兑现32家企业政策奖补资金1.43亿元。开工建设淮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计划10月底面向企业开展服务。

  打造宜居宜业“旺地”——淮南高新区计划建成“一核(综合服务核)、一心(生态绿心)、三片(生活配套区、研发孵化区、高新产业区)”的多功能生态规划区,中心城区呈“十字”形布局,设计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双如意”景观形态,着力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魅力新城区。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区内建成开发类小区36个、在建16个。高密度集聚优势资源,拥有高校1所、高中1所、职高2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4所。安徽省单体规模最大的一本院校——安徽理工大学整建制搬迁至园区;淮南工业学校、淮南职教中心等一批中职院校入驻园区。拥有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央公园、周集坝公园(党建公园)等大型公园6个。大力实施生态城区建设,完成E水系公园、中央公园改造工程,增设健身路径、健身步道、足球场等体育设施,生活配套设施持续完善。

  抓改革、提效能

  释放改革发展新活力

  作为淮南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主阵地,淮南高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发展,全力抓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实现“千亿级”园区发展目标贡献高新智慧和力量。

  实施资源整合协同——为更好地发挥淮南高新区对淮南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淮南市委、市政府统筹配置全市优质资源,推进淮南高新区构建包括核心区、智造园、现代产业园的“产城一体、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探索产业布局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的和谐发展格局,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

  实施产业跃升提质——致力于做大做强大数据、新型显示特色主导产业,抢抓机遇培育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创新产业招商方式,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挖掘大数据应用场景,构建高效的产业促进机制。在迈向经济规模大幅扩张、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生态逐步完善的奋进路上行稳致远。

  实施融“合”开放链接——进一步落实《合淮产业走廊》规划,与合肥园区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医疗、教育等领域同城化发展,高端链接北京、上海产业和创新资源,积极承接苏浙粤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实施产城融合品质提升工程,打造“一带一核三区五园”空间格局,大力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智慧化园区,推动与周边园区融合发展。

  实施改革治理提升——深化淮南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员竞聘制度,完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推进高新投资集团、高新建发集团等平台公司市场化运营,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运作体系。持续完善市场化招商体制机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探索多元共治新模式,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千帆竞发新时代,百舸争流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淮南高新区将抢抓战略机遇,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久久为功,持续加快产业发展攻坚,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坚持创新驱动提质,强载体、引企业、优服务,努力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增长极、产业发展的新高地、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区,奋力书写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图片来源:淮南高新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