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中山火炬开发区:擎起高质量发展“新火炬”

2022-10-24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争粉 评论:0

   本报记者  李争粉

  建区30多年来,中山火炬开发区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历史使命,将科技创新当作第一生产力,凝心聚力写好“高”“新”两篇文章,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等。

  面向未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建设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当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建设全国一流国家高新区,担当起中山向东发展桥头堡的重要责任。


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 

  从一片临湾滩涂,到一座科技创新之城。

  30多年来,中山火炬开发区牢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历史使命,将科技创新当作第一生产力,凝心聚力写好“高”“新”两篇文章。中山火炬开发区先后获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广东省珠江西岸产业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等。

  2012-2021年,中山火炬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从168家增至442家,增幅达163.1%;省级以上(含)研发机构数量突破170家,增长5倍;拥有发明专利2859件,增长146.3%。科技创新的标签,已深深地印在这片产业热土,高质量发展的“新火炬”正在这片热土上越燃越旺。

  当前,深中通道加快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正加速连接为一体,中山已经启动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作为中山“东承”的桥头堡、主阵地,中山火炬开发区正迎接新的发展使命,启动二次创业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加速迈向全国一流高科技园区。

  谋划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一个怎样的“新火炬”?站在深中一体化的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面前,中山火炬开发区如何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深中创新一体化?

  新的时代,已经发出新的追问。

  “中山火炬开发区的‘高’‘新’发展,需要高山远望的视野,需要步步为营的作战图,更需要时刻准备冲刺的心态。”中山市委副书记、中山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表示。

  纵深推进区域统筹发展,为中山行政体制改革探路;大力推动“工改”,重新整理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引进重大创新发展平台,补齐创新能力短板;精准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对产业版图进行深优化、再布局;坚定打赢治水攻坚战,全面升级城市品质……面对深中一体化,中山火炬开发区正在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中山火炬开发区全力参与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在产业协同、交通接轨等方面加速打造‘东承’枢纽,推动深中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中山火炬开发区经济发展和科技信息局党总支书记苏炳洪表示,中山火炬开发区要从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共同打造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实现深圳落地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精准服务、合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由区属国企撬动社会力量共同实施开发建设深中创新创业桥头堡等5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中山火炬开发区产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现已明确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和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的“3+3”产业发展规划。

  面对即将实现的深中同城机遇,中山火炬开发区在全面对标深圳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个未来产业,打造深中产业一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优势。未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将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立足“深圳所需”,发挥“中山所能”,以“三谷一港”(火炬光谷、火炬药谷、火炬智谷和火炬原药港)特色产业园建设为试点,积极引进深圳产业链主企业,重点对标深圳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等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培育和打造深中产业拓展协作的示范园区。

  目前,中山火炬开发区正在推动建设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和广东西湾光学研究院等平台,既是中山火炬开发区推动现有产业高质量升级的重大平台,更是为深中产业一体化 “量身定做”的融合发展平台。这些平台为“深圳智创、中山智造”提供高水平中试平台,实现产业互补优化、成果高效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呼唤更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高新区,中山“新火炬”已经点燃新的激情,打响了一场主动仗。

  培育源源不断新动能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也为中山火炬开发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随着环珠江口“黄金内湾”的建设,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有望在更深层次展开。身处“黄金内湾”几何中心的中山火炬开发区紧紧抓住机遇,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大的力度,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

  “中山火炬开发区坚持引育结合,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产业人才、工匠精英、创新创业企业家群体。到2025年,开发区将新增广东省、中山市创新科研团队数量不少于16个。”中山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创新人才引进方面,中山火炬开发区将建立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实施“项目+团队”模式,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基建等重点产业领域,吸引集聚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鼓励科技创新人才以专家咨询、兼职、短期工作等方式参与开发区重大科研活动。探索实施“一事一议”引才、产业精准引才、全球柔性引才等人才引进新模式。

  在培养双创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方面,中山火炬开发区将围绕加快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瞄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大力引进和培育区块链技术、数字资产管理技术等方面科技金融人才,为开发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创新创业服务。

  “目前,中山火炬开发区以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留创园新园区及中山大湾区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着力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活动阵地、交流平台。健全本土人才联络和回流机制,构建‘筑巢引凤’和‘雏鹰归巢’的人才引流‘双轨制’。”中山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说。

  中山火炬开发区创新创业中心主任石俊锋表示,留创园肩负让每一个创业梦想在这里绽放的使命,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好孵化器一直是留创园的愿景。目前,留创园累计引进企业200余家,柔性引进各类人才逾500人。

  香山实验室的诞生就是中山火炬开发区建立完善的技术育成孵化体系的最好例证。

  在2021年参观留创园时,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娟见到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东君伟。作为归国学者,东君伟在2011年创办以“香山”命名的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领导团队成功研发并进行产业化了我国第一批超高频微波毫米波天线,大量应用于4G、5G移动通信市场,成为留创园明星企业。

  李丽娟所带领的长春理工大学太赫兹技术研究团队,在国内太赫兹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初次见面时,东君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与太赫兹技术团队合作的想法。通过沟通,双方一拍即合,长春理工大学在太赫兹领域多年的科研成果,与以中山为中心的大湾区产业土壤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引起连环的“裂变”。

  在政产学研体系的支撑下,香山实验室(一期)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率先建成中山首个5G/6G实验室,填补了中山火炬开发区自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空白。此外,长春理工大学还与中山健康医药企业合作,将太赫兹技术与药品质量检测挂钩,建立太赫兹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推动香山实验室在另一个前沿方向上拓展。

  主导产业加速升级

  作为国内首个国家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位居中山“东承”桥头堡的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团有限公司,被赋予了全新的发展使命。

  健康基地总经理万鹤群表示:“健康基地将全面对接学习深圳,积极探索深中健康产业协作创新,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大健康产业一体化发展,为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贡献产业力量。”

  目前,健康基地拥有13.5平方公里成熟的健康产业园区,集聚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健康服务业,已形成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健康基地先后被科技部、工信部评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数字医疗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健康基地已构建起新药研发、检验检测、中试研究、GMP生产、临床试验、金融资本等产业服务平台,吸引了400家健康产业类企业落户。

  “面对深中一体化发展契机,为加快推动深中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健康基地将从多方面发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助力深中健康产业形成全新的集聚发展态势。”万鹤群表示。

  光电信息产业是中山火炬开发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光电信息产业在中山火炬开发区起步早、基础好、成长性高、前景广阔,已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育成体系。

  作为中山火炬开发区区属三大产业集团之一,以光电产业为主导的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积极主动对接深圳“20+8”产业政策中与园区产业方向相匹配且未来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光电、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以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为抓手,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助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中山火炬开发区有扎实的光电产业基础,这里聚集了一批高成长性的光电企业,是华南地区成熟的光电集聚区。“我们和光电产业协会、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正在共同谋划用好光博会平台,争取吸引一批光电企业到开发区考察,进行前期对接,也非常欢迎深圳光电企业到开发区发展,通过企业家之间加强交流,共同为中山火炬开发区光电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惠斌表示。

  2022年7月6日,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新址在中山火炬开发区正式动工。这是“中国光学英才摇篮”——长春理工大学布局大湾区的第一步,项目建成后将打造超千人规模,涵盖光、机、电、算、材等专业学科的硕博人才培养基地,为中山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注入强劲的人才科创新动能。

  “为更大力度地支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中山火炬开发区厚植优势,培育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全力建设‘三谷一港’,其中就包括‘火炬光谷’特色精品产业园。”中山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火炬开发区将用好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和“火炬光谷”两大平台,推动深中光电产业链条深度协同发展。

  产业的提质升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这对中山火炬开发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来说更是如此。

  2021年,火炬工业集团园区的两大龙头企业纬创资通和明阳集团年产值分别突破3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培育“群峰并起”,火炬工业集团园区成为中山市首个产值破千亿元的产业园。

  下一步,中山火炬开发区将全面拥抱对接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构建“深圳产业+火炬智造”融合格局,围绕装备制造、机器人、5G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打造完整产业链,实现研发创新、科技孵化、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全价值链覆盖,打造深中千亿“智造”产业新集群,加快推进“火炬智谷”建设,全力推动深中战略性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健康基地园区内的智慧健康小镇

  做优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创新力。

  今年以来,中山火炬开发区深化区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制度,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发展问题,用心用情做好企业的“店小二”“服务员”。先后出台“新春暖企16条”“纾困惠企13条”,实施精准帮扶,与企业共克时艰。同时,千方百计补足教育、医疗、交通等短板,满足园区企业家、人才的生活工作需求。

  2020年2月20日,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帮助中小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中山火炬开发区公布并实施统筹50亿元的“抗疫贷”投向实体经济、提供220多万平方米的免租金物业、为新招录员工提供每人最高2100元补助、规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可获免费核酸检测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很快,中山火炬开发区成为中山市第一批迅速复工复产的镇区。

  2020年4月8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举行2020年政银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4家银行集体发力,对开发区授信意向总额达1400亿元。这是继撬动50亿元“抗疫贷”之后,中山火炬开发区推出的又一大金融扶持举措。

  2020年8月13日,中山市首个“拿地即动工”项目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开工奠基。此前,从土地摘牌到合法动工等几十个环节需要半年以上才能完成,中山最快的纪录为14天,而中山火炬开发区把半年时间压缩到145分钟,开创新纪录。

  “坚持改革创新,更加主动学习深圳,坚定不移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中山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火炬开发区全力建设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点,进一步推动“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马上办”机制,当好服务企业的“服务员”,将开发区打造成为中山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营商环境新高地。

  此外,中山火炬开发区加快腾挪空间,建设高质量发展新载体,为深中产业一体化拓展广阔空间。

  据了解,中山火炬开发区围绕“5+5”十大平台,包括智慧产业园、鲤鱼产业园、科技新城中心数字与科技服务片区、岐江新城火炬片现代服务平台和岭南风貌绿色产业区5个新片区和东利片区、张家边片区、沙边片区、窈窕片区、沙仔片区5个“工改”片区,扎实开展低效工业园改造和土地整备,为“高”“新”对接积聚力量。

  面对“双区”、两个合作区和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湾区竞争态势,2022年,中山火炬开发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稳经济增长、破解土地瓶颈、水污染治理三大核心任务,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解决“钱从哪里来”、营商环境优化、交通设施建设、民生福祉改善、城市品质提升六大行动,以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锚定目标擘画蓝图,奋力开启新征程。面向未来,中山火炬开发区将着力打造中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标杆、建设中山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当中山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建设全国一流国家高新区,担当起中山向东发展桥头堡的重要责任。

  (图片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