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常德高新区:创新潮涌 活力无限

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2-10-24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孙玮怿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向波 文/图 评论:0

   孙玮怿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向波 文/图

  从2012年的省级高新区到2017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常德高新区阔步向前,迈进新征程。十年间,创新成为驱动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常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常德高新区阔步迈向新征程

  2021年常德高新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7.53%,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62.99%;498家工业企业中,科技型中小企业133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8家。

  获评科技部“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科技资源支撑型双创载体”“重大成套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园区”,工信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从2012年的省级高新区,到2017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常德高新区阔步向前,迈进新征程。十年间,创新成为驱动高新区跨越式发展的澎湃动能,为常德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建强孵化器,解决科技创客“成长的烦恼”。

  金秋时节,天朗气清。湖南响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工人们正在赶制20台31米混凝土泵车。今年年底前,这批产品将出口海外。

  响箭重工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以智能化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谁能想到,这样一家行业标杆企业,8年前还曾在行业寒冬中举步维艰。正是得益于常德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辅导,该企业才从默默无名的“丑小鸭”,蜕变成为享誉行业的“白天鹅”。

  2014 年,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一直为大厂配套生产的响箭重工“摇摇欲坠”,这时这家企业找到了常德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器服务团队和企业高层充分沟通和商讨后,整理出了问题清单,精选了创业导师,同时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促成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工程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走联合研发之路。此后,响箭重工以自主研发为主导,打响自主品牌,连续打破国际上两桥小臂架泵车的极限,先后获得60多项混凝土泵车技术专利。

  “科技创新是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做好科技企业孵化工作是国家级高新区的任务所在、职责所系。”常德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学平一席话,道出了孵化器在园区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个强有力的孵化器,是科技创业服务的有效载体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科技创新链的关键环节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正是看到了孵化器对园区创新驱动的集聚与承载作用,近年来,常德高新区以“苗圃—企业孵化—加速—产业园”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孵化模式,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全面提供低成本创业场地、共享设施、公共技术支持、资源对接、创业辅导,项目融资等系列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与此同时,全力建强常德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产业园。

  搭建了一流的管理团队。按照“专业人干专业事”的工作思路,常德高新区聘请国内一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团队,专门负责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运营。重点依托启迪控股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上的优势及启迪之星全球化的创新网络生态,以“孵化器+科技金融+创新产业”三轮驱动,推进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上的规范化和全球化。

  建成了完善的孵化体系。以政策、资金、基础配套为抓手,不断完善孵化器体系建设。常德高新区设立了2000万元的种子资金,先后出台了《常德高新区种子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常德高新区鼓励创新创业发展十条措施》等政策措施,落实了中试车间、人才公寓、宿舍等基础配套资源,专门用于孵化器的招商。

  孵化器全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孵化。“十三五”期间,旭宸环保、亲零嘴、金佰特、百特、瑞齐隆等30余家企业顺利“毕业”,孵化企业累计获得知识产权386项。截至目前,孵化器新增4家企业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2家企业成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

  在帮助一大批科技创客圆梦的同时,园区孵化器自身建设也喜讯连连: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湖南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下阶段,常德高新区将积极筹建新的国家级孵化器,对照建成“全省标杆性国家级孵化器”的总体目标,将园区孵化器打造成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园区优质项目的重要来源地。


常德高新区城市骨架逐渐拉大

  从“千里外”到“咫尺间”

  搭建合作平台,产学研深度融合结硕果。

  “如果仅凭企业自身的关系,要想得到知名高校的博士、教授团队的‘贴身’指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园区搭建了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让企业能第一时间获取科研前沿信息,及时解决研发难题。”常德市佳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铁美珍深有感慨地说。

  佳鸿机械主要生产工程机械液压油缸系统的多种液压件产品,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等国内一流工程制造企业的主要配套企业。近年来,在常德高新区牵线搭桥下,企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围绕多种关键液压件技术性能、加工工艺、加工流程以及智能设备等展开产学研合作,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30多项,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企业是园区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支撑。常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指出,企业创新的关键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成为市场的“宠儿”和行业的“常青树”。如何引导、支持企业打好高新牌?常德高新区以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为核心,依托产学研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等,培育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小巨人。

  打破空间壁垒,把知名专家请进来。为助力产学研从结合到深度融合,园区在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采取以园区购买高校服务的模式开展产学研合作,打破了以往校企合作中双方信息不对称、信心不强等问题。园区聘请了戚发轫、庄逢辰等院士担任科技顾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蔡国飙带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工作站,以及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专家团队都与园区企业建立了深入合作的关系。目前,园区90%以上的规模企业建立了科研机构,超过5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项目和现实生产力。

  激发内生动能,强化校企合作的品牌效应。常德高新区打造具有影响力与向心力的校企合作品牌,用品牌效应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园区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手”合作的高新技术交流会已连续举办4届,吸引了园区内100多家企业参加,一批企业的创新成果在专家团队指导下转变成为现实生产力。园区的高新技术交流会已经成为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营造研发氛围、搭建高新技术交流融合的平台。

  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园区校企“联姻”成果丰硕:

  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南大学等4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瞄准国家超大型塔式起重机技术瓶颈重点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目前,该企业研发推出全球最大吨位平头塔机、全球最长臂架塔机、全球最大吨位内爬式动臂塔机、全球最大风电动臂塔机、首台无人化塔机等;

  常德科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氮化硅全陶瓷加热器件不仅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白,而且比进口产品的使用效率更高、寿命更长,效能增加一倍……

  据统计,近5年来,常德高新区多家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中联建起主持编写国内行业标准。20多家企业完成了由配套生产向自主产品生产转型,成为真正意义的市场主体;有30余家企业完成了技扩改或新建基地,制造能力大幅度提升、创新环境更为优越;相关高校30多项专利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产值2亿多元。


中联建起自动生产线

  从“引得进”到“留得住”

  厚植人才“沃土”,激活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来常德高新区之后,我切实感受到了园区优越的营商环境。”在佳鸿机械公司老厂的一栋小楼内,企业新设备项目总负责人蒋先辉说。他带着6人技术研发团队与企业合作无间,现在新产品已在零部件制作阶段。

  蒋先辉是湖南永州人,大学就读于湖南工学院与三一重工联合办学的工程机械专业。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三一重工工作。凭着多年工作累积的技术经验,他另起炉灶,组建团队研发新项目,并最终选择与佳鸿机械合作。

  在项目落地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园区对人才的尊重,对创业的支持。“比如,园区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为项目技术研究提供理论研讨和技术精度计算服务。还有很多事情以前需要我们花钱请人做,现在园区直接给我们解决。”作为一个在常德打拼的外地人,蒋先辉感触良多。他说,希望产品研发成功后,能够在常德高新区与企业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

  田少奇也像蒋先辉这样感受到了常德高新区良好的人才环境,他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专业毕业后,也将常德高新区作为创业梦想启航的地方。

  今年年初,经过朋友介绍,田少奇联系上了常德高新区。7月初,他创建的湖南泓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路演评审正式落户常德高新区。

  “园区为我从长沙带回的团队安排了宿舍,还提供了免租金的办公室,给予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给予我们实际业务上的对接帮扶。”田少奇高兴地说,公司营业仅一个月,营业收入就突破了10万元。谈及之后的发展,他信心满满。“我希望花5-10年时间稳扎稳打,形成从产品生产、包装到推广、销售的一站式产业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常德高新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建立健全人才工作制度体系,坚持实施人才暖心工程,为各层次的人才筑好巢、搭好窝,从工作经费、科研项目、办公条件、生活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引导各类人才向园区集聚,营造一流人才发展与工作环境,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打出“组合拳”。

  常德高新区大力实施“211”“985”人才工程,成立了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并通过提供科研实验室、解决其子女就业等政策,规划建设园区专家公寓,打造拴心留人环境,着力吸引院士团队、博士团队等高层次科技人才来园区开展创新创业工作。截至目前,园区有“三高”人才1016人,其中,高学历人才268人,高职称人才32人,高技能人才716人。

  针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各类高校与园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高校与企业开展定向培养,为园区企业提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如,在常德市、鼎城区人社部门的支持下,由常德高新区牵头,联合常德技师学院和湖南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园区技能提升联合培训中心,经培训合格后,学员就可直接与企业签约就业。近3年来,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园区企业定向引进各类技术人才1000多人次。

  此外,常德高新区还实施“155人才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引进、培育以生命健康产业为特色、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为基础、以新材料为支撑等重点产业为主,掌握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10人,拥有掌握专业技术的科技创业、科技研发人才50人,服务园区重点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各类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500人。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