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子报 > > 正文

概念验证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2023-04-03 05:00:0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李洋 评论:0


近日,在第十三届纳博会的精品分论坛2023年纳博会知识产权论坛上,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概念验证中心揭牌。  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网站

   本报记者  李洋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近年来,各地纷纷将目标瞄准概念验证,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不久前,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概念验证中心、中科院苏州医工所高端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等8家概念验证中心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大会暨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推进会上揭牌。去年11月,杭州市国科新型储能材料概念验证中心、杭州市中美华东合成生物概念验证中心等杭州市首批认定的15家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授牌。

  “最初一公里”举步维艰

  概念验证这一提法源自欧美高校或公共部门的概念验证平台或资助计划,旨在为早期成果配置资金、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降低风险、验证可行性,并吸引进一步的投资,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阻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断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环境。

  “有的项目有商业化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项目在验证之后发现它们在商业化道路上可能还有很多难关,并不具备实现产业化的条件。”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创新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雪莹表示,实验室成果一旦做出很可能就停留在纸面上、停在结题报告之后,可能没有资源或者没有能力也没有相应的激励让课题组继续做成果验证,但验证本身也有风险,有可能是不成功的,所以课题组一般不会轻易去做。概念验证中心的出现,可以大大减轻课题组的成本负担,是科研人员愿意看到的。

  闻路红是宁波大学科学仪器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多年从事质谱仪等科学仪器成果转化事业。“概念验证类似技术预研,也就是在正式立项研发产品前,要通过预研判断技术路线是否行得通。之前这个环节只能靠政府科研项目或科研人员自己想办法解决。”闻路红说,“很多情况下,有想法以后,如果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人手、也不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这项好的思路想法和早期成果便没有了下文。概念验证提出来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初一公里’的问题。”

  闻路红表示,概念验证平台整合了从人到科研条件再到资金链等一系列的问题,可将研究人员好的思路想法和早期成果转化为可初步彰显其潜在商业价值的技术雏形,并对那些不具备商业开发前景的设想加以淘汰,进而推动科技成果从创新的源头早日迈向产业化,这有助于推动成果转化加速提效。

  王雪莹也坦言,当下市面上的各种验证中心实际上仅仅是一个平台的性质,并没有相应的配套项目。“如果有配套项目后续支持,哪怕是相当小的项目,只要能支持一两个研究人员按照这个方向做下去,项目最后可能会出现非常有价值的产品。”

  “概念验证中心可以配套一些后续的支持举措,在支持项目前期筛选的基础上孵化项目,助力其产品化。”王雪莹说。

  载体建设呈升温态势

  概念验证中心是指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新型载体。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苏州、武汉、石家庄、西安等众多城市已先后发布了与概念验证中心建设相关的政策文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支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支持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为在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等提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为进一步深化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近期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支持首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中央在京及市属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及企业建设12家概念验证平台获得支持。《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提出,支持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每家每年最高支持资金200万元。《广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强调,要探索运营新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探索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模式,根据自身条件成立概念验证中心。深圳市出台概念验证中心资助政策,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每家最高资助500万元。

  “我国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已呈升温态势。”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聂飙表示,“相较国外较为成熟的概念验证中心,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一定差距,”聂飙表示,这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支持成果转化的资本投入不足。目前处于概念验证阶段项目难以申请到政府支持的资金与补贴,也难以受到风投机构的青睐,从而产生了“资金缺口”。二是专业化、复合型的技术经理人才队伍紧缺。筛选评估具备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是概念验证的起始和关键环节,而现状难以适应过程复杂、风险较高、周期较长的技术转移工作。三是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需要进一步强化。当前我国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依托高校院所,然而企业是实现技术到产业化的重要主体,应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设立概念验证平台,使相对成熟的成果在企业环境中验证及应用,弥补基础科研与技术应用之间的鸿沟,促进成果转化更好地应用至生产现场及市场推广。

  越是颠覆性创新,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就越大。近年来,概念验证中心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事业单位,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具有商业“闭环”的创新生态圈。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概念验证中心揭牌之前,该校已经探索建立起了概念验证中心的成功运营模式,构建了“引进团队—应用研究—可行性验证—二次开发—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的概念验证及转化流程。人体器官芯片项目就是其成功进行概念验证的一个典型案例。目前,该人体器官芯片项目已经从概念验证阶段迈入产业化阶段,顺利完成成果转化并成立产业化公司——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高校、科研院所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带来示范作用。

  如何迈向“最后一公里”

  “我国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不断增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根据即将出版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高校院所篇)》显示,我们统计分析了2021年3649家高校院所的数据,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合同数超56万项,同比增长21.5%;总合同金额达1581亿元,同比增长24.4%。”聂飙表示,此外,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迫切要求我国必须紧紧抓住科技自立自强这个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发挥概念验证平台的积极作用,深度挖掘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风险、提高科技成果商业化潜力与可行性,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此外,聂飙表示,尽最大可能保障成果的顺利转化,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成果的目的是转化”,也就是“结果导向”或者说“市场导向”。借鉴国外经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应由技术转移办公室、概念验证中心、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校企创新平台等构建多维度转化服务体系,与国有资本、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协同发力,通过专业化技术经理人为纽带,共同进入早期技术研发成果领域,深度挖掘高校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成果,推动高校基础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责任编辑:沙欣)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