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银发族”如何跨越数字鸿沟?代表委员来支招

1614838076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罗晓燕 评论:0
  本报记者 罗晓燕

  手机点餐、扫码支付、网上挂号……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然而在多数人享受数字技术红利的同时,“银发族”面临的数字鸿沟正进一步凸显。在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纾困老年人“数字鸿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数字红利”,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近日,记者就参与了一场线上“云端记者会”,与多家媒体一起连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律师,请两位专家畅谈如何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

  政策制定有温度

  “去年,我在北京市东城区调研的时候,有一位老人跟我说了自己的看病经历,他说‘我去医院的时候,问工作人员在哪里挂号,对方努嘴示意我去自助机器那儿去挂号,当时前面还有七八个号,等我满头大汗倒腾好了,结果一个号也没有了,气得我回了家连饭都吃不下去。’” 刘红宇说,这位老人的话,也引起了在场很多老人的共鸣,大家七嘴八舌地反映,因为不会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感觉寸步难行,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随后,刘红宇在北京市东城区人代会、北京市人代会和全国政协均提出了相关建议。

  “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时不要居高临下,而应当不动声色的,从而维护老人尊严。” 刘红宇举例道,在医院挂号等公共社会服务区域,不应当只有冷冰冰的机器,更应当有人提供指引式服务。

  “最近我看到有一些公园门口已经设置了针对老年人的专属非自动购票通道,这让我很欣慰。但这还不够,我建议在一些高频服务方面,企业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发挥更大作用。如,网约车的自动定位等,这些需求比较普遍,企业应该主动进行服务优化。” 刘红宇说,每一个普通公民都应该成为帮助老年人的志愿者。

  对此,郑秉文也有类似看法。他说:“目前政府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便利老年人的政策,例如不得拒绝接受现金支付等,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企业应该加强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绩效)建设,而社区也当主动发起一些帮扶活动。”

  智能技术“扶一把”

  “当前,开发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手机版本要考虑到实际需求,既要尊重老年人的使用习惯,但也要注意是否符合实用性。” 郑秉文进一步解释称:“如果老年机只有最基本的功能,那么现在进入商场等公共场所必须的扫码问题就成了新的难题。因此,只是提供功能简化的智能设备,恐怕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高质量的供给也会刺激出需求。” 郑秉文从对医养市场的调研感受出发,表示企业应该充分尊重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研发投入,推出头部产品,引领市场。他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公共采购来引导市场供给。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76亿,占总人口的12.6%。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经验,越来越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数字社会,是关系到未来社会运转治理、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全面提升智能技术、产品与服务的适老性已成社会热点和行业共识。

  “在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建设和应用推广。”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带来了关于运用智能技术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的建议。

  “要推动智能技术适老场景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雷军表示,要引导技术适老与智能家居、智慧社区、智慧出行、智慧医疗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以产业引导为抓手,牵引智能技术适老化的应用推广。例如,加强老年人智能家居数据与智慧社区数据的联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快速响应主动需求,及时准确识别被动需求(例如,摔倒、火灾、煤气泄漏等),提升社区老年人帮扶服务的统筹与管理能力。

  “同时也要健全法律法规,做好老年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雷军说。他还建议,推动老年人数字化服务尽快纳入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建立智能技术适老化标准体系;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助力智能技术适老的宣传推广。

  针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刘红宇强调,在收集数据时要关注个人权利保护,限制数据外流。“当前,应该关注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立法问题,不能让一些企业打着‘数据就是资本’的旗号滥用消费者数据。” 她认为,对于不适应、不愿意使用智能设备的群体,要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