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张振涛: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储能研发应用

1678589102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叶伟 评论:0
  “二氧化碳储能是一种新型长时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具有储能效率高、储能密度大、占地面积小和投资成本低等优势,对实现我国复杂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碳减排承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快推进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

  据介绍,新型储能技术已成为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电网安全调度和用户节能降碳问题的关键手段。但是,目前新型储能技术如锂电池、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仍面临着安全风险高、占地面积大、地理条件苛刻和投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储能技术产业化发展仍需克服一系列问题。

  “新型储能领域中我国具有领跑的先进技术不多,亟需更多新型高效储能技术参与到“百花齐放”的储能市场创造价值。”张振涛说:“二氧化碳储能一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储能技术,另一方面恰好可以贯通CCUS(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链实现捕集后二氧化碳的有效利用。”

  张振涛表示,现阶段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二氧化碳储能基础创新研究有待深入;二氧化碳储能技术推广受电力系统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方面限制。

  张振涛说,针对二氧化碳储能系统核心技术体系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底层环节支撑;二氧化碳储能在热力学循环构建理论、系统动态运行控制策略、关键设备开发和高性能材料选择等方面关键技术需要攻克。

  同时,张振涛表示,我国现阶段还未建立起成熟的竞争性电力市场运行机制,导致销售侧峰谷电价执行范围较窄,很难合理地核定出各类电力辅助服务的价格,从而造成储能系统价值和收益难以实现对接。

  为此,张振涛在其《关于加快推进“双碳”目标下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提案》中建议:加强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及装备基础创新研究。中科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要设立专项,加大科技投入,鼓励原始创新,支持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究开发,突破相关产业链上的瓶颈技术,降低关键核心技术成本;坚持“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机制,快速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二氧化碳储能产业的发展。

  完善产业链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注重二氧化碳储能与其他储能系统以及CCUS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储能行业和CCUS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围绕大型碳排放和封存资源地区或碳综合利用终端建立紧密衔接的产业集群。探索可能的商业模式,结合国家电网和骨干电力集团储能调度需求,加强技术和资金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完善新型储能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储能长效补偿和补偿监管机制。能源主管部门应持续完善标准体系,建立合理的电价补偿机制,出台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细则和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快制定并发布CCUS和二氧化碳储能财税激励或补贴政策,推动二氧化碳储能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加快出台适合我国国情的二氧化碳储能和其他利用方式的相关财税支持与投融资政策,推动商业化发展。

  持续推进双碳路径上二氧化碳储能的多重角色转变。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储能技术功能多样化、产品多样化、适用场景多样化特征,发展其在不同领域的多重利用,如二氧化碳储能压缩热和液态二氧化碳储能低温冷量综合能源供给;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储能与其他能源系统耦合,如太阳能光、热、电、储一体化、重整法制氢与二氧化碳储能结合等新型节能技术,加快多元化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及市场化推广。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