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最高新”看点

本月“最高新”看点为您盘点本月「政能量」、「最高新」、「产业汇」「最人物」的文章。高质量资讯干货,碎片化阅读,紧跟业界热点,大事小情分分钟全知道。
本月政能量 本月最高新 本月产业汇 本月最人物

本月政能量

本月最高新

  • 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探索高质量发展

    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215个样本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总产值约27314.82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比例为24.60%,且该比例相比往年具有较大增幅,其中高新区生物医药的占比相对更高,2020年达园区总产值的28.76%。

  • 西安高新区:实干开新局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致力于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 办实事!国家高新区这样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当前,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影响,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在此背景下,国家层面近期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 国家高新区因何频出上市公司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81家公司在北交所挂牌上市。这其中不乏来自国家高新区企业的身影:中航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张江高新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集聚科技企业10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9000余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超过60%,2020年总营收约6.2万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幅12%……

  • 重庆高新区:为科学城集聚创新动能

    重庆高新区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总体部署要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平台、育主体、优环境,高水平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创新平台加快落地,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改革深入推进,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加快形成,努力把科学城建设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 平顶山高新区:“中原煤仓”转型密码

    近年来,平顶山市这座以单一矿业著称的“中原煤仓”,逐步实现了向区域性功能城市的转变,实现了向中国新材料基地的转变,实现了向山水宜居绿城的转变。

  • 宿迁高新区:“四个坚持”践行发展新样板

    近年来,宿迁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作要求,以支撑宿迁市高新技术产业“半边天”为目标,全力打造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不断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新工作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新成效。

  • 沈阳高新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30年来,沈阳高新区不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从三好科技一条街起步,到率先跨过浑河拉开大浑南开发的序幕,再到沈阳最年轻的行政区——浑南区建设初具形象,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 惠州仲恺高新区:全力争创一流国家高新区

    风劲好扬帆,潮涌催人进。迈入“十四五”,惠州仲恺高新区积极锐意进取,以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力争“十四五”末期,全区GDP突破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排名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强,奋力迈入国家一流高新区行列。

本月产业汇

  • 北京市“十四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发布

    近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正式印发。按照《规划》,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 全国碳市场加强流动性是破局关键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10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运行77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达到2344.04万吨,累计成交额超10亿元。

  • 2023年我国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将达1.7亿千瓦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高效节能电机年产量达到1.7亿千瓦,在役高效节能电机占比达到20%以上,实现年节电量490亿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5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00万吨。推广应用一批关键核心材料、部件和工艺技术装备,形成一批骨干优势制造企业,促进电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 蜂拥“跨界” 新能源汽车缘何如此抢手

    进军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跨界造车的背后折射出当下产业界的什么现象?相比传统车企,跨界企业在布局新能源汽车过程中,有哪些优劣势?

  • 定了! “十四五”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样建!

    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

  • 长三角科技成果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启动

    近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上,首次参展的上海技术交易所联合专业服务机构启动了长三角科技成果信息联合发布机制。

  •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7万辆和38.3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国内车市整体走势偏弱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高歌猛进。

  • 磐维科技:做高端磨具行业突围“尖兵”

    超硬磨具被誉为先进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工业牙齿”,该是现代制造业实现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最有效、应用最广的制造技术,占据机械加工总量的30%-40%,同时支撑车、铣两大行业基础工具车铣刀的生产加工。然而,这一领域市场大部分被国外企业垄断,有些关键产品还对我国禁售禁运。

  • 海光信息闯关科创板 自立自强国产CPU

    据了解,目前国产CPU企业仅有6家,分别是华为鲲鹏、龙芯、兆芯、海光、飞腾、申威。除海光信息外,龙芯的IPO申请在今年6月已获受理,拟募资35亿元;兆芯也在科创板IPO进程中。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海光信息上市成功,将成为国产CPU第一股,其募集到的资金将加速市场推广,加速CPU的国产化替代。

  • N型电池取代主流技术路有多远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光伏行业进入全新发展周期,同时也面临着进一步度电成本下降的压力。这就需要光伏行业持续的降本增效。

本月最人物

  • 郭晓东:“五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激活“红色引擎”

    以“党建专员职业化、党员阵地标准化、党内活动经常化、党员班组规范化、各类保障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党建“五化”建设,成为推动随州高新区企业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 张贵林:加快数字经济发展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当今,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加快数字化应用与转型,成为全球各国抢抓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

  • 侯文婷:芯片设计+互联网打法成就常赢软件

    创业仅仅一年多时间,侯文婷带领的新享科技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目前的50人,申请了12个软件著作权。2021年,公司研发的“新享常赢企业管理操作系统”荣获工信部组织的创客北京创业大赛三等奖,新享科技也入围中关村Z计划“创新之源”大赛20强。

  • 杨静:创业与教学研发不矛盾

    “我的创业过程相对简单而又顺其自然,只是希望学以致用,将经验传授给学生。”西安理工大学机械与精密仪器工程学院副教授、西安丰树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杨静,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道出创业的初心。

  • 李胜:做防汛大数据领域“拓荒牛”

    李胜深耕水利信息化行业已有20多年,作为贵州东方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率领公司员工打造的“东方祥云”水利大数据平台,已在全国31个省、207个地市、886个县推广。作为今年全国“两优一先”贵州省获选的优秀共产党员,也是贵州唯一的非公企业党员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甘为孺子牛”的企业家精神。

  • 隋振利:做最智慧的风电控制“大脑”

    “作为一家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我们选择的是下一代工业控制大脑这个赛道,它融合了智能化、物联化和信息化技术,需要持久运用智慧创造更多智能产品,这样才能够‘智’行远方。”谈及创业初心,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振利娓娓道来。

  • 廖成键:用好科技创新 点亮智能家居

    廖成键,作为艾恩姆集团有限公司(简称:IAM)的年轻总裁,平时亲和力十足,但工作中却杀伐决断,不拖泥带水。作为源于英国的高端电器品牌,IAM产品场景应用范围包括家用、医用、办公环境、酒店等。

  •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11月3日上午,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刘升:持续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一流企业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如此强调专精特新意义深远,不仅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更让广大中小企业备受鼓舞,坚定了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 隋振利:道莅天下,智行远方

    “道,是中国人的一种哲学思维,代表了一种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家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我们希望以‘道莅天下’;我们选择的是下一代工业控制大脑这个赛道,它融合了智能化、物联化和信息化技术,需要坚持用智慧,创造更多的智能产品,这样才可以‘智行远方’。”谈及创业初心,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振通过解释公司名字的方式阐述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