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报 > 研究报告 > > 正文

新技术融合将带来智慧城市应用变革

2021-06-22 09:46:57
来源: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  评论:0

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图片来源:贵阳高新区

  ? 赛迪顾问数字转型研究中心

  核心阅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十四五”时期其建设将呈现出四大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城市发展融合,重构城市数字化基础能力;智能微场景深入下沉,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城市生态持续完善,数据治理水平将大幅提升;智慧城市与新基建、数字经济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繁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疫情影响仍在持续,新基建加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十四五”时期,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指引下,从需求出发,结合城市能力特色,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深化数字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数据治理、构建协同机制。

  特征一,协同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与城市发展融合,重构城市数字化基础能力。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更加需要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多种技术释放积极效应,推动云管边端等多平台融合、框架变革等能力创新,以实现城市动态全息感知、人机物融合、智能决策等多元目标,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支撑能力。

  从智慧城市技术看,各类新技术融合将带来智慧城市应用变革。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进入广泛应用阶段,部分城市加速布局6G、量子通信、脑科学等前沿技术。技术之间相互叠加创新更多应用场景。AI+5G将开启无线连接与智能自动化时代,如远程手术、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医疗;5G和VR的集合,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交软件、教育、医疗;边缘计算+AI+5G产生聚变反应,深刻影响金融、制造、零售、教育等行业商业模式。

  从智慧城市体系架构看,未来智慧城市架构将打破边界,形成云管边端协同架构。以数据价值化为核心的未来智慧城市架构,需要满足数据与应用之间的流通、交互,未来智慧城市架构需借助技术手段促进平台融合,建立人—机—物实时反馈机制。以数据采集与应用为例,一方面,海量数据需要借助具有人工智能能力的大数据中台,传输给各个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需要协议、标准化手段整合分布在不同领域的智能采集终端,将分布在不同场景的智能采集终端建立协作关系。因此,建立持续、稳定、实施的反馈机制,打破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实现边云端协同。

  特征二,以人为本,智能微场景深入下沉,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遵循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但数字基础设施覆盖水平、技术能力、城市治理理念等差异,导致多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由技术驱动、政府驱动,公众用户参与度明显不足。未来智慧城市将以服务最终用户核心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实际问题和提供便捷智能服务为导向,借助多样化微场景,全面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一是城市微基建将广泛部署。微基建是新基建概念的延伸,是指以社区及周边服务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是为满足居民“最后一公里”生活所需的微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时期,公共属性强的公共性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以及市场属性强的智能邻里中心、智能车棚、智能充电桩,以及社区性的智能社区花园都将加速建设。

  二是未来城市将构建基于微服务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微服务是指针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围绕不同群众的个性化差别,通过跨域融合、多渠道并举方式,解决公众实际问题。未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根据业务解决方式不同,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全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基础上,根据人群画像将微服务进行分类,提供多样化、多渠道的立体化贴心服务。

  三是城市治理“微单元”基层化。未来各地将进一步强化5G、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研发与应用,以疫情防控常态化为要求,以城市“微单元”治理作为切入点,提升社区、楼宇、园区等基层单位数字化治理能力,实现城市精细化治理。

  特征三,共建共享,城市生态持续完善,数据治理水平将大幅提升。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智慧城市建设覆盖到城市建设、运行各个场景,涉及到政府、公众、企业三大主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体系中,数据来源繁冗复杂,数据孤岛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治理不仅关乎智慧城市运行效果,同时也是激发城市经济新能力的重要动力。未来智慧城市数据资源能力建设,需要从技术、框架、生态、信任和交换机制四方面加强治理,破解数据共享难题。

  技术层面,在目前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基础上,未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大人工智能、物联网的融合力度,提高数据融合、标准化程度;数据治理框架方面,各地需要构建覆盖政府—公众—企业多主体的数据框架,从数据前端采集、数据流程和数据应用全流程进行管理;生态层面,未来数据治理可参考“大生态、小池塘”的治理思路,一方面城市数据治理是在整个城市数据治理大的体系框架下进行,构建服务于整个城市层面所需,覆盖政府、公众、行业、基础设施的数据大生态;另一方面需要就智慧城市中数据分场景分类型,进行精耕细作,深度治理。在信任和交换机制方面,需要在确定业务边界的前提下,确定数据共享机制,特别是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共享机制,确定数据共享边界、共享流程等。

  特征四,创新繁荣,智慧城市与新基建、数字经济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繁荣。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各地新基建投资计划陆续出炉。智慧城市不仅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集聚地,为信息技术落地提供大量的场景资源;也是信息技术落地的问题发生器,为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创新试错、资源紧密协同、持续优化空间的重要载体。新基建是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为智慧城市提供广泛、坚实的数字资源基础,智慧城市为新基建提供丰富落地场景。智慧城市和新基建的建设将从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产业创新等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基建投入、数字经济发展耦合度更强,将从规划层面、场景层面、落地机制、创新协同层面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政府、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投资持续增加,建设主体从智慧城市、智慧县域到智慧园区。“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IT市场年均投资预计将超2000亿元,总投资不少于1万亿元。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