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教育资源和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聚合全球产学研优势资源,围绕重庆市新兴产业战略规划布局,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药物、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宏观是微观的体现。“微著”寓意“见微知著”,指的是通过微观模拟,了解自然和社会从微观到宏观的跨尺度行为。
该软件可实现从微观到宏观体系不同尺度问题的模拟,破解因算力不足导致的计算性能问题,大大减少计算代价。其场景包括不限于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社会科学、群体智能等领域的粒子动力学和优化模型的快速求解,从而提升产品性能、缩短研发周期。
据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金石介绍,“微著”是国内首款基于底层创新的“随机分批”算法,针对多体问题自研的融合仿真、优化、控制等应用的通用科学计算平台,具有“算法原创、产品自研”“硬件加速、国产适配”“平台开放、代码开源”的技术特色。同时,“微著”界面友好、学习难度较低、并行效率高、计算资源消耗少、应用门槛较低,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学习成本和经济成本。
“目前,该款软件源码正逐步开源,将为科研、学术工作者提供高效、可扩展的科学计算平台,推动科学研究从‘作坊’模式到‘平台科研’模式的转变。”金石说道。
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还与中冶赛迪、中国移动、十沣科技、华院计算、成都超算中心、中科曙光等19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技术研发、云服务、大数据、商业应用等多个领域,展示了“微著”应用领域的多专、多能。
金石表示,接下来,研究院将继续推动多体智能软件——“微著”的研发和迭代升级,优化该软件在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算法,同时搭建与企业合作特定领域的材料分子动力学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技术原理支持。此外,研究院也将继续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和数字重庆经济产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马志明出席活动,并作题为《科学发现的第五范式:智能+数据》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袁亚湘,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罗智泉出席活动。
眼下,西部(重庆)科学城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提出未来5年将构建“323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是科学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
同时,围绕“满天星”行动计划,西部(重庆)科学城正以拓展产业承载空间、加速释放科创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强产业主体引育、做优优势软件产品、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六大重点任务为抓手,立足本地制造业优势推动“以硬生软”。
按照规划,到2025年,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将力争实现软件业务收入达800亿元,软件企业达2000家,软件从业人员达6万人,基本建成重庆市软件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区和软件技术创新中心。
(摄影:雷键)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