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经济增加值694.3亿元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创新突破不断加快,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济南高新区聚集相关企业3000多家,产业规模超385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获批山东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的济南市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在2021年5月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在生物医药领域,济南高新区聚集了济南市85.0%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连续4年位列全国高新区前5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今年6月,由于在创新管理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成效明显,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
2022年,济南高新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实现694.3亿元,同比增长12.5%,占GDP比重42.9%,占比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达到25.3%,占比达到27.7%,超济南市19.7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是对新质生产力的最好说明。
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加速起势
未来产业是引领重大科技创新和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先导力量,是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济南高新区聚焦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目标,借助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利好,将空天信息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未来产业,发挥链主企业和各类研发机构的引领带动作用,超前谋划布局,逐步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据统计,2022年,济南高新区拥有空天信息产业相关企业60余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系统培育了从上游器件、传感器、软件到中游卫星制造、有效载荷集成装配与测试,再到下游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国土测绘、生态监测、数字农业、公共安全等垂直领域应用的产业生态,集聚了一批商业航天创新创业团队和企业,形成了商业化竞争能力凸显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优势。
齐鲁一号、齐鲁四号等卫星升空,成为国内首个采用“天基互联网+遥感小卫星”模式的创新型遥感应用项目;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升空;“泉城一号”卫星升空,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S3/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济南成为国内第一个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
此外,济南高新区发挥空天信息母基金的支撑作用,引入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构建产业生态;依托山东大学、山东省工研院、北京理工前沿技术研究院等培养和集聚一流科研人才;落实济南“人才30条”,精准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充分发挥产业园区载体作用,不断加大土地要素供给力度。
目前,济南高新区依托全区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搭建各类研发平台10个,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储备各类空天信息产业项目43个,总投资296.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27个,总投资186亿元;拟建项目7个,总投资76亿元;谋划项目9个,总投资34.8亿元。
今年8月,济钢防务卫星总装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开工活动在济南高新区算谷产业园举行,该项目是山东省首个柔性化卫星总装制造基地,建成后将填补山东省在卫星研发、生产、制造、测试和运营产业的空白。将具备年产100颗1000公斤以下卫星生产制造能力,有力带动济南市商业航天研发、制造、测控、运营等各领域发展。
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继续聚焦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关键领域,不断延链、补链,加快空天信息领域卫星核心器件制造、总装总测、终端设备制造、数据信息应用、示范产业集成应用等空天信息产业全链条布局,以新质生产力释放经济新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责任编辑:陈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