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动态 > > 正文

衡阳高新区蝉联湖南省“探花”的背后

2022-12-27 16:19:57
来源:衡阳高新区 作者:邓小山 廖承雄 刘君山 评论:0
  12月21日,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指导、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衡阳高新区和衡阳市科技局承办的《湖南省高新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成果发布会暨湖南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衡阳高新区总部基地举行。

  《研究报告》显示,衡阳高新区在全省国家级园区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三,这是衡阳高新区连续两年蝉联全省“探花”。

  今年绩效评价

  呈现三个鲜明特点

  发布会通报,今年是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连续第5年开展高新区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三个鲜明特点。

  ——评价指标更加优化。2022年高新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开放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5项一级指标组成。较上年度进一步强化新动能打造、科技型企业培育、研发能力提升等创新驱动评价导向,提升了创新能力与创业活跃度的权重,优化了总量、增量、增速、强度等多维度指标。

  ——“五好”特征日趋明显。2022年高新区绩效评价对象包括46家国家及省级高新区,其中国家高新区8家、省级高新区38家。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国家高新区排名前三的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衡阳高新区,省级高新区排名前三的为宁乡高新区、岳阳临港高新区、岳麓高新区。

  整体来看,46家参评高新区以占全省产业园区33.09%的数量,完成了全省园区43.77%的技工贸总收入、40.38%的园区生产总值、46.59%的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1.06%的上缴税金,园区“五好”建设成效显著。

  规划定位好,高新区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在《湖南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和管理办法》指导下,各高新区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目标,高起点谋划推进规划形态、园区业态、产业生态协同发展。

  创新平台好,高新区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高新区建成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1422个,占全省园区研发平台总量的68.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23个百分点;技术合同交易额376.96亿元,同比增长49.85%;当年全省新增的6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均落户于高新区。

  产业项目好,高新区核心实力持续攀升。2021年,全省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39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424家,同比分别增长20.32%、47.12%;全省7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落户高新区;高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1281.67亿元,同比增长14.60%。岳阳临港、常德、湘潭、娄底4家高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

  体制机制好,高新区先行先试成效显著。高新区积极实践“小管委会+大公司”等管理创新新模式、探索“飞地园区”“一体三互”等协同创新新路径、试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和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等企业服务创新政策。

  发展形象好,高新区“三生”融合稳步推进。2021年,全省高新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绿色园区建设、产城融合发展、人才引聚效能逐步提升。2021年,全省高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达到27.78万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境外常驻人员,实现占比、增速“双增长”。

  ——“高”“新” 路径更加明晰。《研究报告》针对全省高新区如何对标“五好”园区创建目标,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提出5方面工作建议:要强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创新人才引育,加快成果转化落地,推动高水平技术创新;推动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建设高水平产业集群;践行绿色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坚守安全底线,推动高水平产城融合;深化开放合作,融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级,同时完善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优化对外开放营商环境,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细化服务创新,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全面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加速亩均效益改革,营造高水平创新生态。

  在随后召开的湖南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科技部火炬中心政策与协调处处长于磊,省科技厅技术产权交易所执行董事、研究员周利平分别就“‘企业创新积分制’政策解读与实务”和“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工作实务”做了专题报告。衡阳高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以“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 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为题介绍衡阳高新区创新发展典型经验,津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彭发利就“以‘五好’园区建设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分享报告。

  衡阳高新区

  蝉联全省“探花”的背后

  衡阳高新区缘何能再次交出亮眼“答卷”?“近年来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发展高地。园区先后荣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国家火炬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基地’‘湖南省高质量发展园区’,聚焦平台载体建设,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赋能高质量发展。”衡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

  高质量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衡阳高新区始终坚持聚焦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由政府牵头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参与双创工作,累计投入80亿元,打造双创升级版。园区积极探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创新孵化培育模式,全力支持各类创业项目、创客团队、创新平台、金融机构融合发展和实施创新,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了创新平台资源集聚优势。按照国家级创新平台要求,布局建设了十大中心、十大产业园、十大科技园,总面积超200万平方米。今年4月,园区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另拥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8家,省级双创平台60家;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2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81家,在孵企业达3021家。

  高标准培育产学研用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衡阳高新区在推动产学研用平台一体化中率先探索、先试先行,运用“UP”模式实现高校、园区联动,协同开展高端人才引进、科创团队落地工作,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打造高校服务社会、地方助推高校发展的校地、校企合作典范。探索建立了以“政府引导资金+人才团队+项目+孵化企业”的运行机制,由政府出资在园区建设产学研中心,推动院校前沿科研成果转化,并支持高校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产品项目技术攻关,打造了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上海交大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南华衡山科创园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其中,北航产学研中心“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项目”获批“2022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正布局建设国内最大的光纤陀螺生产基地;上海交大衡阳材料与装备创新中心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其高频柔性材料项目获2022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小微组第一名。同时,全面加强与本地及省内高等院校就业创业合作,今年湘南湘西高新软件园与南华大学、技师学院合作开展人才实训1000余人次;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解决就业721人次,完成率位居全省第1,获科技部发文肯定。

  高效能建设数字产业平台,带动产业提质增效。衡阳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赋能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两主一特”产业发展,持续做好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链式发展、抱团发展。投资100亿元布局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走廊沿线布局45个产业园区,全面打造湘南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湘南湘西第一软件园、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园示范区,努力建设媲美沿海的一流产业承载平台,创新中心等9个数字经济产业园陆续投入运营,逐渐形成了集科技研发、孵化、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集聚区,汇聚了华为、中兴、腾讯、中软国际等数字经济引领型企业,860余家成长型企业,吸纳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000人。去年,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数字经济总量突破800亿元,助力衡阳数字经济迈入千亿俱乐部,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已上升为省市重大产业发展战略,获省政府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典型经验做法表彰。

  高品质打造科创服务平台,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衡阳高新区积极打造优质科创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持续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打通创业创新全链条。组建全省首家上市服务平台——衡阳企业上市辅导中心,打造了火凤凰科创网、园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等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园区科技金融服务,发行全国首支双创专项债;成立全市首家政府投资基金——高新南粤基金,已对16家企业进行股权投资;认真落实省科技厅关于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的决策部署,在推进改革工作中积极走在全省前列,首批完成三方签约,联合出资4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已放款108笔2.67亿元。通过科技竞赛平台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厚植双创土壤,聚集、整合各种“双创”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创新创业,连续4年举办全市创新创业大赛,“高新杯”已成为双创大赛的响亮名片,组建创业导师团队80余人,长期举办创业沙龙等科创活动,圆满承办2022年湖南省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

  该负责人表示,下阶段,衡阳高新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一以贯之抓好科技创新发展,持续做强科创平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切实强化科研攻关,着力在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新征程上贡献衡阳高新科创力量。

(责任编辑:陈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