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动态 > > 正文

肇庆高新区举行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领域产才对接活动

2023-09-25 16:28:37
来源:肇庆高新区  评论:0
  9月21日至22日,“聚智强链·产才融合”2023年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领域产才对接活动举办。本次活动是“2023年第三届肇庆人才节”肇庆高新区分会场活动,旨在推动肇庆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储能产业强链补链,实现创新驱动、产业扎根、人才集聚。近60名海内外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企业代表齐聚一堂、碰撞思想、共促产业发展。

  9月22日上午,肇庆高新区开展“聚智强链·产才融合”2023年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产才对接会。对接会以重点企业技术需求发布、高层次人才主题分享和自由对接交流的形式开展。

  肇庆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朱华为出席会议并致辞,推介了肇庆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他表示,肇庆高新区是一片充满商机、充满活力的投资沃土、兴业宝地和人才高地,已初步形成新能源整车、新能源储能、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轻量化、汽车后市场等领域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当前是全面推动肇庆大旺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城建设的关键时间节点,亟需更多专业人才的支撑。期待产才双方在融合中实现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对接会上,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华江粉末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3家重点企业具体分享其在企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等方面的需求,3位专家分别围绕“先进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化”“钠离子储能电池与材料”“双三电平大功率储能并网逆变器及其产业化”主题进行了技术分享和项目推介。

  在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高层次人才和与会企业代表聚焦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对话交流。双方均表示,今后将继续密切往来,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赋能企业转型升级。

  此次产才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精准邀约人才、深入实地走访、“1+N”双渠道发力等举措,不断促进产才融合的精准与高效。

  精准邀约人才

  推动供需有效对接

  为不断提高产才融合的匹配度,促进人才与产业供需两端精准高效对接,推动人才与项目“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此次活动开展前期,肇庆高新区瞄准产业技术关键领域,大力招引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高层次专家、科技创新人才等优质资源。

  同时,对区内相关企业摸底调研,深入挖掘企业的技术需求与人才需求,促进人才与产业的科学匹配。通过依托各位专家在智能装备、新型储能材料、车辆智能控制技术等领域丰富的国际化视野和前沿的技术理念,大力推动各类高层次人才向产业集聚,助力产业升级发展,撬动产业能级加速跃升。

  深入实地走访

  耦合产业发展“需求点”

  为不断提高产才融合对接的贡献度,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聚才汇智、挖潜增效,在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摸底对接意向的前提下,根据专家行业领域、研究方向等科学设计路线,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促进专家深入对接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9月21日下午,专家一行走访参观考察了肇庆高新区科技中心、合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肇庆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瑞庆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肇庆小鹏汽车有限公司。

  专家们在企业研发中心、文化展厅,了解各重点企业的发展历程、规划布局、产品应用、技术创新等情况,并和相关负责人就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发展状况等进行了初步交流,近距离感受产业蓬勃发展势头,面对面为企业转型升级纾困赋能。

  “1+N”双渠道发力

  催化产才融合激情

  为不断提高产才融合的热度,肇庆高新区依托“1+N”双渠道,进一步催化产才融合激情。通过1次产才对接会集中交流,精准邀约多名高层次人才与各家重点企业面对面集中分享与交流,进一步保证产才融合的广度。会后组织N个高层次人才赴企业“一对一”深入对接,进一步保证产才融合的深度,促进此次活动有成效、出成果、快落地。

  此次活动搭建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储能产业的产学研交流桥梁,助力企业与高层次人才“相互看见”“双向奔赴”。下一步,肇庆高新区将继续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双轮驱动”,大力开展金属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领域产才对接会及海归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沙龙汇活动,实现产、才、城的三方共赢。

(图片来源:肇庆高新区)

(责任编辑:陈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