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园区 > 园区热点 > > 正文

包头稀土高新区:“1+7行动”为打造“两个稀土基地”赋能

2023-09-18 16:40:52
来源:包头稀土高新区 作者:贾婷婷 评论:0
  今年以来,包头稀土高新区围绕“两个稀土基地”建设目标,创新推出《建设“两个稀土基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及7个配套方案,即 “1+7行动”方案,通过大力推进稀土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创新驱动发展提质进位、“高”“新”发展倍增行动、优化税收结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稀土人才高地以及干部担当作为7个领域的发展,不断夯实稀土产业发展根基,激发稀土产业创新活力,为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与强劲引擎。

  “龙头”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当前,站在稀土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新赛道,稀土高新区加速发展的底气从何而来?

  稀土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邬军军给出了明确思路——

  锚定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力争稀土高新区稀土产业产值2025年突破800亿元、2030年突破1600亿元,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打造创新、人才、服务 “三个高地”,做到视野更宽、产业更新、应用更高、创新更强、环境更优“五个更加”,在全国稀土产业发展中“突围打样”,3年内迈进国家高新区前50强。

  据了解,稀土高新区不仅有原料供应优势、产品规模优势,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两级政府叠加的政策优势,以及占全国半数以上的稀土领域国家级科研平台优势。目前,全国综合排名前10强的磁材企业已有7家落户稀土高新区,该区年底前要引导这些头部企业持续快速释放产能,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头部企业厦门钨业建设1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推动金力永磁新建1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项目落地建设,通过“招大引强”,扩大磁材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比,力争到2025年,稀土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稀土应用领域产值突破150亿元。

  “盘活”机制 激发科创活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稀土产业加快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稀土高新区走出和经开区不同发展道路的根本举措。

  今年,稀土高新区以“创新积分”“科技体检”“科技特派员”和“四个一”行动四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加强与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的对接合作,把研发成果运用到产业发展中,大力支持天和磁材、韵升科技、金力永磁、大地熊等有创新实力的企业,加大新产品研发,改进工艺技术。

  包头天和磁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谋发展、求突破、促转型,集中力量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机用磁石的研发,在重稀土扩散技术和无重稀土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稀土高新区近期公布的‘企业创新积分制’排名中,天和磁材在首批493家企业中脱颖而出积分排名第一,这对企业既是肯定又是莫大的鼓舞。”天和磁材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义表示。

  据了解,目前,稀土高新区已基本打通了上、中、下游产业链,稀土新材料和稀土应用产品的产值比例也不断增加,下一步,将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引进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发力,通过构建“1+1+5+N”创新布局,引进国内外头部企业、优强企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开展由新材料到应用产品的关键技术攻关,探索稀土与晶硅光伏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寻找“人才链”,服务稀土产业创新发展。

  “提优”环境 加速产业发展

  作为稀土应用端企业,金风科技内蒙古分公司对包头稀土产业的发展格外关注。“金风科技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使用的是稀土永磁电机,包头稀土产业发展得好,稀土类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完善,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可靠的配套保障,还能起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的实质作用。”企业副总经理王一兵表示。

  为充分发挥包头“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主战场”作用,稀土高新区着力多产业融合,积极探索稀土终端应用新领域,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一体推进、一体发展,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科技推广与应用、物流、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法律、外包和售后、财务会计咨询等细分行业,加强稀土类相关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和实施,让企业在本地就能实现配套服务。

  与此同时,该区全力做好稀土产业发展全要素保障,加紧做好土地征拆、收储、报批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加大闲置土地、厂房和“僵尸企业”清理力度,绝不允许出现“项目等土地”的情况。

  突出主业、聚焦高新,稀土高新区将通过“1+7”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到2025年稀土产业产值突破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200亿元、550亿元和1000亿元以上,真正把稀土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以稀土为主导优势产业的国家高新区。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