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材料 > > 正文

浙大温研院首创新型防雷技术

2024-01-22 14:45:1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洪恒飞 艾彼 科技日报记者 江耘 评论:0

  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制造一次上万伏电压的瞬间放电,模拟雷电能量。按照常理,如此高电压的短路放电,会产生巨大的火花和爆破声,但当两端电极接触的瞬间,只听得“啵”的一声轻响,伴随着细小的火花,模拟的雷电能量瞬间消弭于无形。

  这是1月18日在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简称浙大温研院)防雷智能材料研发中心发生的一幕。“实验中,高压电容器中的能量并非凭空消失,而是被这台相变智能材料雷电能量吸收器吸收消纳。”该中心主任张健解释说,这项装置可以实现雷电能量99%吸收,1%取电回收可用于雷电利用,而且无需依赖接地,适用于山区、海上风电场等传统防雷无法良好覆盖的区域,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检验。

智能相变材料防雷产品用于国家电网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浙大温研院供图

  此前,浙大温研院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相变防雷产品已经在国家电网公司安吉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运行超过3年。天荒坪位于湖州市安吉县易受雷击区域,2014年以来由雷击发生的弱电设备故障平均每年发生18次以上。从2020年开始投入运行后,新型相变防雷产品的保护范围内无一弱电设备遭雷击损坏,成功消纳吸收了几十次雷电的能量,防雷保护效果显著。

  张健解释说,相变材料吸收雷电的原理,是根据凝聚态物理学介质极化效应,利用在高压脉冲下发生相变,将高频雷电能量转化为冲击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电能被转化为机械能后无害化释放,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传统防雷手段沿用富兰克林避雷针防雷的方法,通过导体高耸物将雷电流引入大地消纳。这是出于保护建筑物而设计的一种防雷方法,并不适用于很多现代场景。通用避雷针会将天空中的雷电电荷吸引向自身放电,强大的高频电磁脉冲电流,将产生极高的残压值,会对电气元件产生极大的破坏,使电子设备处于高度的雷害危险之中,同时避雷针也无法抑制雷电大电流及伴随的雷电侧闪中的电弧及电火花,对易燃易爆场所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该中心特约专家、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系统自动化所所长陈向荣教授介绍,应用智能相变材料防雷属于跨学科的国际首创技术,在国际防雷前沿技术上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浙大温研院防雷智能材料研发中心已获得多项电力系统前沿专利技术授权,研制的新型相变材料防雷装置可降低传统避雷方案的过高残压,有效减少输电线路的跳闸率,并设计风电场雷电能量吸收器配置方案,可减少机组受雷击损坏。

  他告诉记者,雷击问题对风电行业造成严重困扰,风电机组因雷击损坏率达4%-8%,损失金额巨大。这项技术攻克了全球风电机组的遭雷击损坏的世界级难题,填补了该领域中的国际空白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由浙大温研院科研团队研发的装置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司武汉高压研究院的测试,并在国家电网公司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通讯基站运行数年,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2023年研究院基于该成果孵化温州雷行泰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一成立便获上市企业五洲新春和线泰电缆的天使轮投资。半年时间不到,雷行泰销售额已破百万。

  “我们正进一步研发输电线路雷击零跳闸的防雷保护系统,将对电网防雷安全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张健表示,团队将继续完善并提升该系统技术,提高电网输电系统的防雷水平和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带动提升发电的有效性、经济效益,并推动包括电力、通讯、石化、及新能源风电等产业防雷技术水平。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