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技术将全面渗透生物育种全过程,人工智能将成为组学信息解析新工具。”12月7日,在2023世界5G大会“5G与智慧农业育种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
-
记者日前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获悉,由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钢铁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申报的“X65 X70油气长输管道用气保实心焊丝国产化及工程应用”项目,12月5日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科技成果评价。
-
据最新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院可重构机器人实验室(RRL)开发出一种传感器,可感知弯曲、拉伸、压缩和温度变化的组合,所有这些都使用一个强大的系统,并可归结为一个简单的概念:颜色。
-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鱼类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23年我国渔业年鉴统计数据显示,鱼类养殖产量占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
12月8日,记者从深圳先进院获悉,该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于涛团队与客座研究员杰·基斯林团队利用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手段开发的酵母细胞平台,能够将二氧化碳衍生的低碳化合物(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转化为糖及糖衍生物(包括葡萄糖、肌醇、氨基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催化》上。
-
噪声大、冒黑烟是钻井生产现场的顽疾。记者12月8日从中国石油长城钻探钻井二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首次使用“气代油”动力设备,与传统柴油机相比每年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2%,氮氧化物排放减少90%以上。
-
张亚楠和谌基国都是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研究院的工程师,同时参与了茂金属聚乙烯收缩膜料EZP4002HH的开发。
-
“目前茶园气温较低,请及时用石硫合剂封园,预防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止冻害发生……”近日,在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茶农强锡香正按照“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发出的指令,抓紧给“白叶一号”茶树铺草和蓬面盖草以保障来年春茶的质量与产量。
-
日前,记者从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戚墅堰所)获悉,其研发的时速80公里B型地铁车辆用弹性车轮,已通过装车运用考核暨载客运营前评审,即将在无锡地铁正式投入载客运营。这将是弹性车轮首次在我国地铁领域实现载客运营。
-
12月6日,尧景新能源(吉林)有限公司首台1000标方碱性水电解槽下线仪式、洮南市华景新能源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举行。
-
进入2023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内的高校展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长3米多、高近2米、通体红色的“大鱼”。它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哈工程)展区,是刚刚跟随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在北极圆满完成78天科考任务的“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完成了我国首次北极海冰冰底形态观测试验。
-
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一种通过超声波无痛、无针注射疫苗的新方法。他们于12月4日至8日举办的2023年悉尼声学大会分享了这一前景广阔的技术的最新进展。
-
12月6日,为深汕铁路6标龙岗隧道施工而设计定制的“龙岗一号”盾构机缓缓转动刀盘,标志着深汕铁路全线首台盾构机顺利始发。这也是超浅覆土及偏压条件下地面始发盾构施工技术在时速350公里高铁项目的首次应用。
-
12月6日,在美团青山科技基金支持下,由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斌等联合研发的首款再生餐盒料制备低碳丙纶面料正式发布,其创造性地提出把废旧餐盒通过加工改性,制备得到了超细旦丙纶纤维,并做成了具备快干功能的面料和T恤。
-
12月6日,记者从东北农业大学获悉,今年,该校野大麦种子人工扩繁基地喜获丰收。这标志着《野大麦种子扩繁与退化盐碱草地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示范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
-
12月6日,由中铁隧道局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内涝治理项目施工的“滨海之星”盾构机掘进突破1000环大关。“滨海之星”盾构机是天津首台用于雨水施工的隧道盾构机,是根据盾构区间特色量身定制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刀盘直径3 74米,全长142米。
-
12月6日,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稳定电功率水平上正式投产,转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甜瓜遗传育种与栽培团队联合国内有关科研院校对半野生型甜瓜“821”进行了高质量T2T基因组组装,为揭示甜瓜抗性相关基因和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遗传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英文学术期刊《园艺研究》上。
-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所田兴友研究员和张献研究员团队受植物卷须启发,利用液态金属微球的光热效应开发了基于不对称热膨胀的液态金属 聚酰亚胺 聚四氟乙烯可编程光热致动器。该光热致动器在柔性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仿生系统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作为封面文章日前发表在材料类期刊 《先进功能材料》上。
-
日前,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完成有关调试试验的基础上,顺利完成168小时持续运行考核,开始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