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据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在“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带回的“龙宫”小行星岩石样本中发现了20多种氨基酸。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发现了外星生命?未来要想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我们又该在哪些方向上继续努力?
-
按下按钮,机器人取下杯子清洗干净,按照配方程序依次加入冰块、酒、饮料、香料,只需一分多钟,一杯鸡尾酒就递送到观众面前……在近日闭幕的2022年慕尼黑国际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博览会(简称慕尼黑机器人展)上,记者亲历了这一幕。
-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在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方面实现重大突破,首次实现3米和0 1秒的全球最高时空分辨率的高速风场观测。
-
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有望促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最新研究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
7月9日,±800千伏灵绍直流输电工程首次达到满额定功率运行,迎来投运后最严峻的挑战。为确保“大烤”期间各类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宁夏电力超高压公司灵州换流站运维人员紧盯主控室监控大屏,通过数字换流站“一图纵览”全站设备运行状态,开展全天候设备远程自动巡视。
-
从外观上看,李世奇手中的这台吹风机小巧、轻便,更大的看点在于其通电之后的“拿手戏”,比如智能变频温控、噪音低、自清洁……这些特点让其显得与众不同。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杜学敏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团队,研发了一种能够通过光照就能产生电,并进一步精准控制液体的基于智能高分子材料的润滑表面(LICS)。
-
在国家“西电东送”骨干电源点之一的溪洛渡水电站内,安全监测管理中心站工作人员轻点鼠标,由长江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5分钟内完成7000多支监测仪器的巡回测量与异常分析工作。此前,给水电站做一次这样的“全身体检”,需要一个近20人的专业班组耗费1周才能完成。
-
塑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寻常可见之物,如今,塑料污染已成人类大敌,形成了所谓的“白色污染”。实际上,比“白色污染”更可怕的,是在无形之中悄然威胁生物健康的“微塑料”污染。
-
7月8日记者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由该校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蒋思文教授主持的“畜禽现代化饲养关键技术研发”,最近在科技部农村中心下达的重点专项综合绩效评价中获得优秀。其“母猪精准饲养技术”项目应用单位母猪PSY(母猪的繁殖效率,即每头母猪每年提供仔猪数)达27 6头。
-
这款水陆两栖机器人在颗粒介质地面能够达到4倍体长 秒的奔跑速度,达到同类型机器人的领先水平,实现了从问题提出、理论突破到技术成果落地的跨越。
-
时而下潜水底、时而探出水面、时而畅游水中……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长江江豚幼豚“F9C22”正在母亲“福久”的陪伴下嬉戏,母女如影随形、其乐融融。
-
旋转环绕180度,一键式自动扫描,数分钟后,一尊兵马俑的形状与纹理数据采集、合成就已完成。在位于古都西安市的西北大学,机器人正替代人工手持扫描,对珍贵文物进行画像并留存。
-
近日,甘肃省天水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申报的《城市轨道交通双绝缘阻燃信号控制电缆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22年天水市重大专项项目支持,这对一贯坚持自主创新的天水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又增添了新的动能。
-
煤炭素来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粮食”。但是,传统的煤炭生产方式存在矿难事件频发、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矿工作业艰苦危险、开采效率难以提升等问题。
-
7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石化江汉油田获悉,该油田部署在兴隆气田长兴组礁滩的首口开发井兴隆1-1井,日前完井测试,获得57 32万立方米 天高产工业气流,大大提振兴隆气田开发信心。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联合国内外院校,基于单原子修饰纳米材料,利用可见光催化降解技术,有效减轻了磺酰脲类除草剂对后茬敏感作物的药害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上仰、下仰,前进、后退……”7月4日,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正式开启,在国网新疆电科院高压所变电技术室,技术人员张清川正在新疆电力机器人管控平台上,对远在1000公里以外的220千伏棉城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下发指令远程巡检,同时详细察看当日各个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检查数据。
-
刷一下手机就能自动快速展示场所码,进出公共场所更便捷。7月4日,全国首个NFC防疫“打卡”项目在重庆上线,用手机背面贴一贴场所码上的NFC线圈区,就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点击直达场所码、渝康码、行程卡。目前,该功能已在重庆部分商场酒店试点上线。
-
记者5日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赵政阳教授团队育成的优质晚熟苹果新品种“瑞香红”近日通过国家审定。这是该科研团队继“瑞雪”“瑞阳”后又一苹果新品种通过国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