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获悉,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该所研究人员在分离微球材料上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全分散的亲水-疏水异质微球。这种微球在多种溶剂中都可以分散开来,发挥吸附或脱附作用,并实现从废水中回收有机染料。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
据《自然》杂志20日报道,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方法,可极大简化和加快对基因功能的研究:使用CRISPR-Cas技术,可同时在单个动物的不同细胞内敲除不同的基因,每个细胞被改变的基因不超过一个,从而能平行观察不同基因变化导致的细胞走向。
-
瑞典国家分子生物科学中心科学家首次分离和测序了一个已灭绝物种的RNA分子,从而重建了该灭绝物种(塔斯马尼亚虎)的皮肤和骨骼肌转录组。该项成果对复活塔斯马尼亚虎和毛猛犸象等灭绝物种,以及研究如新冠病毒等RNA病毒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论文刊发于最新一期《基因组研究》杂志。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近日,在松江小昆山万亩良田现代农业示范区,由松江小昆山政府牵头的80亩富氢水稻试验田迎来丰收。
-
9月19日,记者从兰石集团获悉,甘肃省能源装备创新联合体重大项目“大功率五缸泥浆泵能源装备研制及产业化”通过创新研发,突破了关键技术攻关和智能控制以及工业性试验等难题,解决能源装备关键难题,提升我国能源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
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使用水溶性四唑盐,通过电化学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中的活细菌数量。
-
我国是草原和草业大国,草地面积近40亿亩。我国草产业正蓄势待发,已从传统草地畜牧业逐步演变为综合性产业。然而,我国在草种业创新方面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品种培育难以突破,尤其是乡土草种基因信息匮乏,严重制约了草业新品种培育进程。
-
要捕捉快速运动的清晰图像,比如落下的水滴或分子相互作用,需每秒可采集数百万张图像的超快相机,这种相机非常昂贵。在最新发表于《光学》杂志的一篇论文中,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相机,能以更便宜的方式来实现超快成像,适用于实时监测药物输送、自动驾驶的高速激光雷达系统等多种应用。
-
9月14日,记者从湖南省长沙市经开区获悉,园区三一集团位于印度尼西亚KIM工业园的“灯塔工厂”——三一印尼产业园二期项目,于北京时间9月12日正式启动建设。
-
9月11日—14日,在第三十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展出蔬菜、玉米、杂交小麦、大桃、北京油鸡、鲟鱼六大类数百项种业成果;其间,该院还携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签署《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
9月14日,第六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以下简称天津直博会)在天津空港经济区开幕,会期4天,展区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
-
“应用ARC微生物菌剂后能明显减少死苗、烂果,还能明显提高花生的品相,花生果变得又多、又白、又饱满,预计每亩增收200到300多元不成问题。”9月13日,在河南正阳县召开的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千亩连片应用现场观摩与交流研讨会上,种植大户黄磊介绍。
-
9月13日,记者从青海大学获悉,该校畜牧兽医科学院草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团队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历经15年系统选育的“青燕3号”燕麦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登记号637,这是青海省审定登记的第2个国审育成燕麦新品种。
-
9月1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现场观摩交流会在河南省漯河市举办。
-
9月13日,记者获悉,为解决深部找矿难度极大的难题,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云南冶金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历经20多年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实现了富锗铅锌成矿系统和勘查技术创新及深部找矿重大突破
-
9月8日,记者从中国铁建获悉,近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针对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机房线缆焊接成功研制了一套智能化专业作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自主移动、线缆自动校对、自动焊线、焊点质量评测等工作,实现了焊接作业的智能化。
-
9月9日至10日,第十四届UPC测井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地球物理测井学》发行仪式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
-
9月10日,从湖北襄阳市襄州区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观摩会现场传来喜讯,经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相关专家现场实收测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油酸早熟花生新品种“中花 215”,配套花生主要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花生提质固氮减损增产ARC耦合技术和机械起垄、单粒精播等技术,平均亩产达680 03公斤,创长江流域花生高产新纪录。
-
9月10日,记者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该校樊新忠教授家兔遗传育种团队联合康大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利用液相探针杂交捕获测序技术,开发了家兔靶向捕获育种芯片“兔芯一号”“中兔一号”和“玉兔一号”,成为该领域的首创,为我国家兔精准育种和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平台。
-
记者从墨子巡天望远镜团队获悉,北半球光学时域巡天观测口径最大、能力最强的墨子巡天望远镜在青海开始设备调试,将于近期开始试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