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学者揭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调控机制

    长期以来,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体重要生理功能。日前,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团队和张学敏院士团队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是调控机体节律的细胞器,揭示出“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这一重大原创性突破的相关研究论文。
    2023-06-06 分享
  • 重庆市门诊质量控制中心在新桥医院揭牌

    6月2日至4日,首届重庆市门诊质控论坛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门诊质量管理建设与智慧服务创新培训班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举办。
    2023-06-06 分享
  • 基因组测序解锁对灵长类动物新认知

    人类是灵长类动物。假如人类没有情感、不懂写诗,没有智慧、不会开车,我们很可能与我们的近亲,即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等,一起被归类为另一种类人猿。因此,了解现代灵长类动物的基因组、进化史、社会性,甚至是生态学,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2023-06-06 分享
  • 国内首款带状疱疹疫苗上市

    6月3日,长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研发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商品名“感维”)正式上市。据悉,该款带状疱疹疫苗是国内首款获批签发的国产带状疱疹疫苗,也是国内首个适用于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
    2023-06-06 分享
  •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有了新视角

    近日,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医学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波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员及东北大学高慧玲合作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视角。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科学进展》上发表。
    2023-06-06 分享
  • 近视手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

    每个近视的人,都有一个摘掉眼镜的梦想。不少人希望通过近视手术,和眼镜永远说再见。不过,眼科医生提醒,近视手术有很多禁忌,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2023-06-06 分享
  • 喜马拉雅中部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潜在驱动因素获揭示

    5日,记者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生态学院青年研究员纳瓦尔·施雷斯塔课题组在《生物保护》发表研究论文,揭示了喜马拉雅中部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潜在驱动因素,并阐明了重点保护区域及保护差距。
    2023-06-06 分享
  • 安徽功能性小麦平均亩产破纪录

    6月4日,在安徽省濉溪县黄桥村300多亩金黄色麦田里诞生了一项新纪录。
    2023-06-06 分享
  • 微型磁控胶囊有望替代内窥镜检查

    虽然可吞咽视频胶囊内窥镜已经存在多年,但由于医生无法主动控制,这种胶囊只能受重力和人体自然运动驱使而被动移动。
    2023-06-06 分享
  • 自主手术机器人、3D打印器官、智能马桶……科技正让医疗服务悄然升级|科技创新世界潮

    5G、人工智能(AI)等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正在为医疗保健领域插上智能化腾飞的“翅膀”。从功能向智能的进化,不仅让未来的医院焕然一新,也让患者能享受到更快速精准的医疗服务。近期美国《连线》杂志列举了医疗领域将出现的几项技术进步。
    2023-06-06 分享
  • 高性能接口型忆阻器问世,可用作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试图复制人脑无与伦比的计算能力,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接口型忆阻设备。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和可靠性,可用作下一代神经形态计算的人造突触。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智能系统》杂志。
    2023-06-06 分享
  • 章鱼墨水中化合物可杀癌细胞

    墨西哥科学家人工合成了章鱼墨汁中存在的一种化合物Ozopromide(OPC),研究结果表明,这一化合物可杀死人类癌症细胞,对健康细胞则毫无影响。这一成果可用于开发新的癌症疗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食品与化学毒理学》杂志。
    2023-06-06 分享
  • 新型基因编辑工具无创诊断血癌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1日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基于CRISPR技术的无创血液检测方法,这种被称为EXTRA-CRISPR的方法在癌症诊断中的效果可与广泛使用的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媲美,且能与一台简单的便携式设备配套使用,有望大大加快癌症早期诊断的流程。
    2023-06-05 分享
  • 每亩多收获400斤的科技“武器”

    在距离小麦收割日期越来越近的6月1日,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李大成来到田间地头查看麦情。他蹲下身,随手捏了捏麦穗,将搓出的麦粒放到嘴里嚼了嚼,“差不多了”。这位种了半辈子地的农民向科技日报记者提到了这两年他思想上的新变化:追求更高产,就得相信技术。
    2023-06-05 分享
  • 细胞培养肉品类渐增 产业化过程需要“细嚼慢咽”

    从液氮中取出保藏好的大黄鱼干细胞“种子”,利用细胞活化及可控生长路径合成鱼肉,满足一次鱼肉消费。原本有限的大黄鱼供应,其可持续生产变得无限可能……随着细胞培养肉类技术的成熟,这一场景或许并不会仅局限于想象。
    2023-06-05 分享
  • 新增优质猪种!黑龙江省农科院牵头培育的“龙民黑猪”通过专家组现场审验

    5月31日至6月2日,全国畜牧总站组织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对“龙民黑猪”配套系进行现场审验,经过查验讨论后,专家组一致同意“龙民黑猪”配套系通过现场审核。这标志着我国成功培育生猪新品种。
    2023-06-05 分享
  • 全新的益生菌-植物互作模式获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在微生物肥料菌种与植物互作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芽孢杆菌利用Ⅶ型分泌系统在菌-植接触早期快速在根表定殖的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上。
    2023-06-05 分享
  • 控制桃休眠时间!这个关键基因被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桃资源与育种团队研究发现控制桃休眠时间的关键基因,并开发了低需冷量分子标记,为控制桃休眠时间和低需冷量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上。
    2023-06-05 分享
  • 新研究:高脂高糖饮食可能损害睡眠质量

    一项新研究为健康饮食的必要性增加了新砝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人员发现,高脂高糖饮食会改变深度睡眠时的脑电波,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2023-06-05 分享
  • 我国学者发现“有形”生物钟的存在

    昼夜节律,俗称生物钟,是生物为了适应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而形成的一种节律性生命活动规律。长期以来,生物钟一直被认为是生物体内一种无形的“时钟”,精密调控着机体重要生理功能。
    2023-06-05 分享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