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能源 > > 正文

聚资源、建试验室、建标准体系 国创中心持续发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

2022-07-21 12:04:18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我们在以‘整车能效测试’为牵引,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试验中心体系。”7月20日,国创中心西门子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落成运营暨整车能效开发技术沙龙、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发布等活动在北京亦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举行。

  国创中心主任、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表示,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创中心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更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记者在刚启幕的国创中心西门子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看到,机械阻力分解(动力传动系/制动卡钳/轮毂轴承)、电气损耗测试(含低压及高压)、充电性能测试、续驶里程和能耗测试、动力系统效率测试(基于整车测试台架)、策略分析(如四驱车扭矩分配策略/混动车扭矩管理策略/动力电池热管理策略等)、极限加速性能试验等,是该整车能效试验室测试服务的重点项目。

  “这个整车能效试验室将促进汽车在低能耗技术上做出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带来真正节能和在不同行驶场景下安全、可靠、实用的汽车,为整车企业及相关产业链提供整车能效服务,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在谈到建设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初衷时,原诚寅说道。

  据悉,国创中心西门子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是国创中心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同建设的国内第一、全球领先的用于新能源车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此试验室专注于新能源车辆的整车能效开发,同时也可用于混合动力车辆以及传统内燃机车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国创中心西门子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落成运营揭牌仪式

整车能效开发试验室实景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开辟新能源汽车能效新赛道,填补国内外整车能效测试评价体系缺失的空白,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活动上,国创中心联合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学,宣布组建整车能效测试评价研究工作组。三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方技术优势,通过协同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标准和技术,不断提高测试技术水平;通过共建共享,共同开展前瞻性理论技术研究及战略布局,积极参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能效开发,共同推动制定整车能效开发测试评价体系,落实国家“双碳”行动,引领汽车行业实现绿色低碳新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为解决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不健全、现有标准缺乏无法满足产业需求的问题,活动上,由国创中心牵头成立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对外发布了《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成果》。

  “高质量发展,标准先行,要以标准引领产业融合发展。”原诚寅介绍,该成果积极响应了工信部在2022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出的要求,即开展汽车企业芯片需求及汽车芯片产业技术能力调研,联合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关联行业研究发布汽车芯片标准体系。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通过组织开展汽车芯片的标准现状梳理、技术结构分析、技术标准化需求调研,旨在搭建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架构,并针对基础要求、通用要求、产品应用技术条件、匹配试验四大领域形成汽车芯片标准体系标准研究项目明细,为国产汽车芯片技术标准化提供发展方向,并支撑正在编制的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路线图。

  “为实现国产汽车芯片科技自立自强,国创中心长期致力于构建自主可控的‘护城河’,搭建国产芯片与汽车供需‘桥梁’,致力于汽车芯片测试认证技术服务领域的第三方平台搭建和相应标准体系的建设,在汽车芯片等重点领域,为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替代和高水平新能源汽车科技自立自强,做坚定的探路者。” 原诚寅还重点强调,国创中心芯片测试认证体系强化芯片上车应用验证,创新性的提出了芯片系统测试、搭载控制器的芯片功能和抗干扰测试,模拟整车和实车环境的芯片功能测试等测试技术,可为整车厂及零部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芯片选型和验证服务。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