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业 > 新能源 > > 正文

构筑新能源汽车“全链式”创新集群

2023-03-03 13:41:43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张伟 评论:0
  累计研发投入突破20亿元,承担国家、地方重大专项,专注研发项目。一项项行业“卡脖子”问题在这里迎刃而解,一项项国内国际首创技术从这里走向世界。

  3月1日,汽车行业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迎来了第5个生日。5年里,国创中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致力于科学创新到技术商品的中间转化,以突破新能源智能汽车‘卡脖子’技术,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的绿色通道,推进跨领域、多行业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开放、协同、共享的体制机制,凝聚与整合全球各类创新资源为己任,为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全面赶超,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提供有力支撑。”国创中心总经理原诚寅介绍,定位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以新能源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以平台型创新组织形态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以需求导向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市场化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辐射全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新能源智能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为区域和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5年实践,国创中心“幸不辱使命”。

18位院士领衔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指导委员会

  以人才之力

  筑牢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国之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核心是技术,关键在人才。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与国家人才发展形势一脉相承、同频共振。国创中心聚焦汽车产业,政府机构、行业协会、高校院所、领军企业、金融资本多方协力共同构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国创中心以18位院士领衔,成立指导委员会,致力于推动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平台;以30位院士专家迭代第二届技术专家委员会“智囊团”;聚焦未来战略规划成立由13位专家组成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国创中心采用市场化机制,聚焦“发现人、吸引人、评价人、培养人、激励人、成就人”的原则,打造开放式人才流动平台,中心“海外人才多、高端人才多、从业经验丰富者多”,紧跟科技创新需求和人才发展需求,依托项目集聚人才,依托人才创新突破,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土壤。与清华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17所国内外一流院校建立战略合作与人才培养,通过学生实训基地,联合硕博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手段,助推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构筑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人才高地”。

针对国产芯片上车难等行业“痛点”,国创中心牵头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现有会员单位300家

  创新平台机制模式

  构建生态合作体制机制

  国创中心建立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汇聚“政产学研用资创媒”各方资源,聚焦重大技术策源地、核心成果转化地、中小企业孵化地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5年来,国内外合作单位1000+家;产业培育对接1000+次;整合行业专家院士100余位;数字化创新平台软件搭载17个;授权运营专利数28037条。其中牵头成立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汇聚300家成员单位,针对国产芯片上车难等行业“痛点”,发布国内首个《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收录整车和芯片需求侧与供给侧1000余条;组织产业链上下游30多家单位共研推出《汽车芯片选用指南》;与60家单位和160余位专家,完成《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成果》并发布;承担中国汽车芯片创新大赛,集中展现100多项我国科技创新“芯”实力,推动国产汽车芯片产业集群式发展。

  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联合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淄博市等区域合作建设联合共建机构,建设研发检测中心、技术转化中心、创新产业园区、创新拉力赛和创投基金“五位一体”创新生态,导入高校、科研机构、产业合作伙伴等资源,配套创新拉力赛、创投基金和行业资源支持,加速创新技术产业转化,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同时,在电子电控领域、数字化领域、测试认证领域、电驱动领域、混合动力领域、开源平台领域、轻量化领域、智能网联领域、燃料电池领域、前瞻技术领域等以合作交流、技术沙龙、行业论坛等为载体,聚链成群,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

中国汽车芯片创新大赛暨中国汽车芯片加速孵化营在北京经开区正式启动

  跨越“达尔文死海”

  加速新能源汽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创新主体资源丰富,然而,技术成果缺乏“敲门砖”,进入整车供应体系壁垒较高,导致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难以有效服务市场。

  国创中心重点面向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工程研制阶段技术,通过系统开展早期技术搜寻与自主研发,技术攻关、应用示范、产业推广等工作,坚持产业主导、政府支持、行业参与及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依托联合共建方的行业影响力、创新与产业资源,搭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行业创新平台,聚集科技成果、产业需求、资本、创新服务体系等资源,逐步形成突破产业创新链“达尔文死海”的中国特色解决方案,进而推动行业发展、产业区域集聚,探索了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具体实践。

  其中,加快创新孵化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已孵化成功/孵化中企业13/33家,孵化企业升值18.4亿,通过资金支持、技术辅导、合作项目、产业资源支持等方式,加速技术成果转化;组建基金管理平台定位于推动技术成果从优质的“TRL-3”过渡到产业化应用的“TRL-9”,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测试认证领域,颁发中国首张“车规级芯片产品认证证书”,标志着该芯片产品已符合车规级芯片认证实施规则通则和相关细则的评价要求,具备了整车、零部件企业进行控制器开发选型条件,为国产芯片快速上车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既要靠近创新源头,充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加强科技成果辐射供给和源头支撑;又要贴近市场需求,紧密对接企业和产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服务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和产业的实际技术难题。”原诚寅表示,践行“国家使命”、立足“行业需求”,构建集科技研发、产业孵化、人才创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平台,国创中心将坚持突破涉及国家长远发展和产业安全的“卡脖子”技术瓶颈,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政产学研用资创媒”协同发展,为加快实现科技强国、汽车强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