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 正文

行业首创!盾构隧道智能建造技术首次成功应用

2023-05-08 09:08:56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诏宇 评论:0

  5月6日,随着洞门完成封闭,“虹浦号”盾构机顺利完成接收。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首次采用自主研发盾构智能掘进系统的隧道实现全隧贯通,更是我国乃至全球行业内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首次成功应用。

  据了解,由中铁隧道局承建的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包含一井一区间。其中,盾构区间全长为4.72公里。自2021年12月31日从凌空路转换井正式始发以来,“虹浦号”向西依次下穿多条河道和公路,最终在度假区站顺利完成接收。随着盾构区间的贯通,上海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工程向着最终通车运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铁隧道局依托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项目,建成了以“智能互联、智能掘进、智能拼装、智能诊断、智能检测”为核心的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

  本次贯通的区间工程首次实现了盾构“无人值守,自主运行”的一键式智能掘进。该技术在实现盾构掘进“零沉降”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创造了直径14米级盾构单日掘进32米、单月掘进650米的全国纪录。

  在隧道结构全预制智能拼装方面,中铁隧道局创新研发了中隔墙拼装机器人和弧形件拼装机器人。两种拼装机器人均具备毫米级拼装精度,不仅满足了隧道结构全预制拼装超高精度要求,还同时实现了拼装与掘进的同步施工、协同作业。相较传统拼装方式,采用智能拼装方式可将弧形件施工作业效率提升6倍,每班节省9人;中隔墙拼装作业效率提升10倍,每班节省10人。

  中铁隧道局依托智能协同系统,实现了盾构施工相关的大型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高效互联,统筹运作。相较以往,设备利用率提高10%,施工组织效率提高16%。

  在智能诊断方面,项目使用中铁隧道局自主设计研发的智能检测车,实现了隧道内部质量、表观质量、几何形变等非接触高效无损综合检测,病害体综合识别率高达90%。项目盾构设备在线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了液压系统温度、水分、污染度等关键指标的在线检测;通过盾构主驱动等核心部件振动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现了对盾构机况的24小时全天候监测。

  “以上海机场联络线11标工程为代表的大直径盾构隧道,形成盾构隧道智能建造体系架构,将我国隧道建造技术推向了新高度。”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指出。国际隧协前主席严金秀表示:“中铁隧道局以上海机场联络线为代表的多个工程攻克了盾构隧道智能建造领域多项国际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国隧道建造技术持续引领全球。”

  据介绍,上海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全长68.6公里,途经闵行、徐汇、浦东新区3个区,全线共设9座车站,最高时速可达160公里。项目建成后,虹桥和浦东两大综合交通枢纽间的运行时间可控制在40分钟之内,且可以与多条既有及在建轨道交通实现换乘,方便沿线市民和旅客出行。同时,工程还将进一步增强浦东和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对于长三角区域的辐射作用,服务长三角城市群,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