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 正文

“本土蛛”大战“稻田虫”——井冈山大学创新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

2024-01-04 11:30:2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魏依晨 评论:0

  冬季,收过稻子的田里,看起来是一派安静祥和;稻田下,一场暗藏杀机的较量正在展开。

  虫界,有着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

  在江西,这样的生物关系被用在了水稻虫灾治理中。

  防治飞虱、叶蝉、钻心虫、卷叶螟等水稻害虫,一度让人头疼不已。为此,井冈山大学蜘蛛研究团队搬来了“特种”蜘蛛。近日,记者采访了该团队,揭秘“本土蛛”如何大战“稻田虫”。

  蛛队入场,虫口夺粮

  2023年8月,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蜘蛛研究团队带着3.4万只稻田蜘蛛,来到了江西遂川县衙前镇的青草洲水稻种植基地。

  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把它们的新家安在眼前郁郁葱葱的50亩稻田里。

  彼时,大面积水稻进入破口抽穗期,是水稻多种病虫害防治关键期。此番请来的蜘蛛“特工队”,正是“虫口夺粮”的“精兵强将”。

  “以虫治虫是自然法则。蜘蛛是广谱捕食性天敌,稻田里的各种害虫都是蜘蛛的捕食对象。”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教授肖永红介绍,他们以生物技术代替杀虫剂,达到以蛛治虫的目的。

  稻田中的害虫很多,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最为棘手。

  “我们在稻田虫口基数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人工释放蜘蛛。之后,水稻害虫数量就一直保持低发水平。”肖永红说,相较于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的传统水稻种植,蜘蛛生防集成技术不仅能提升稻米质量,还能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我们筛选出来的是本土的六种游猎型蜘蛛。它们无毒、也不结网,都是主动出击捕猎害虫。”肖永红说,以虫治虫可以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用科技手段让农业更“绿色”。

  提升稻米品质,增收100多万元

  在生防实验田里,每亩地由700头蜘蛛掌管,相当于一头蜘蛛管一平方米。

  蜘蛛有个特殊的习性,没有食物的话,就会自相残杀。

  “如果密度太大的话,田里的虫子吃光了,它们就会同类相残。”肖永红说,为此,不仅要在周边建设机耕道防止蜘蛛“越狱”,还要根据蜘蛛习性合理分配每块田的蜘蛛密度。

  如今正是农闲季,为了让蜘蛛有栖息地,科研人员在田埂边上种了植物。

  “大豆、蛇床草或杂草都可以,稻子收割完后,这些植物就成为了蜘蛛的临时避难所,待重新种上水稻,蜘蛛也将重返‘战场’。”肖永红说,蜘蛛的寿命大概在2—3年,每年春天的梅雨季节和冬季时蜘蛛数量会减少,所以来年的稻田需要补投。

  记者了解到,井冈山大学蜘蛛研究团队联合省市县植保机构研发推广“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使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使用量可减少80%、化学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使用量减少100%,产量达到常规化防田产量的80%以上,实现水稻零化学农药种植。

  “蛛联庇禾”水稻病虫草害生物防控技术模式,自2017年开始进行小规模田间应用示范,如今已经在江西、湖南、江苏3省10县市进行示范推广,涵盖早、中、晚三季水稻,总面积2085亩。

  “以前给我们推广的时候,大家都将信将疑,觉得不靠谱。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发现技术效果不错,还节约了成本。”说起蜘蛛的治虫效果,农户尹海云打开了话匣子。

  井冈山大学校长罗旭彪告诉记者:“使用该技术种植的稻田稻米品质高,经济效益可达到常规种植的3—5倍,每亩经济效益从0.1万元,可提升到0.3万至0.5万元,近几年为农户增收100多万元。”

  (井冈山大学供图)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