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 正文

《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 推动应急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实战应用

2024-01-10 10:26:4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陆成宽 评论:0

  “应急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是体现我国应急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应急机器人还处于应用初期,未来前景广阔,但要实现加速落地还需要克服一些难题。

  为加快推动应急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实战应用,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研发一批先进应急机器人,大幅提升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一批重点场景应急机器人实战测试和示范应用基地,逐步完善发展生态体系;应急机器人配备力度持续增强,装备体系基本构建,实战应用及支撑水平全面提升。

  应急机器人是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过程中,执行监测预警、搜索救援、通信指挥、后勤保障、生产作业等任务,能够实现半自主或全自主控制,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人类工作的智能机器系统的总称。应急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特征,可提升复杂危险场景中生产和救援的效率与安全性。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应急机器人获得了长足发展,如消防机器人、地震救援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已经获得实际应用。

  “但是总体而言应急机器人的应用还处于启动阶段,目前主要用在消防领域,其他大部分应用都还处于演习或测试阶段,真正落地的并不是很多,尚未出现大规模普及应用。”李颖说。

  在李颖看来,要实现应急机器人的快速落地应用,还需要破解四个方面的问题:核心技术问题、智能装备与应急特性结合的问题、产业化落地问题以及应急机器人生态体系构建问题。“这也是两部门印发《指导意见》的意义所在。”李颖说。

  《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应急机器人急需技术攻关。围绕强化机器人抗恶劣环境能力、提高机器人载荷功能及模块化水平、提升机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等重点领域,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突破一批基础共性技术。

  同时,强化重点领域应急机器人研制。针对抗洪抢险、森林草原火灾救援、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城市消防、应急指挥通信、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急能力提升需求,研制险情侦察类、生命搜索类、物资保障类、消防灭火类、高危场景作业类、复杂场景救援抢险类、生命通道构建类、通信保障类等机器人装备,实现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提升高危场景作业安全性,增强重特大灾害事故无人化、智能化抢险救援能力,推动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机器人减人换人模式转变。

  “我国是一个多灾种的国家,应急机器人的发展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发展。《指导意见》根据不同应用场景、不同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研制目标,必将有力促进应急机器人的发展与落地应用。”李颖说。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