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 正文

人机协作,守护地下“能源动脉”

2024-01-30 15:04:27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金凤   评论:0

  深冬的长江南通江岸,寒气逼人,北风凛冽。沿着江岸向市区望去,约500米外,一条全长5.3公里的能源大动脉——南通滨江220千伏GIL管廊4回输电线路依江潜入地下。最近十天,这里每天可以为南通滨江地区输送800万度左右的电能。这些电能化作一条条生产线上的“工业血液”,驱动企业的生产马达。

  1月25日8时30分,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输电(电缆)运检中心运检工葛良军再次准时打开电脑上的管廊智能管控系统,查看系统内的参数是否正常,为管廊“体检”。

  “六氟化硫气压0.5兆帕、气体温度13.2摄氏度、伸缩管位移无明显变化、氧气含量20.6%……”一串串数字从屏幕上弹出,葛良军紧盯屏幕,轻点鼠标,很快,他的眉头舒展,“很好,一切正常。”

  这是3年多来,葛良军和他的同事们每天必做的功课。

  南通滨江220千伏GIL输电管廊,是目前国内同电压等级最长的GIL管廊。GIL,指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该线路比起普通电线电缆,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小、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等优点。2020年,当地为美化长江岸线景观,将这条能源动脉从原定的架空线路改为地下管廊。

  放弃“空中蜘蛛网”而遁形于地下,对管廊的安全监测工作提出挑战。葛良军的使命也由此而来,但他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管廊里,每隔几个管节,便能看到一只只温度监测仪、位移监测仪、气体压力表、局部放电监测装置。在5.3公里的管廊里,分布着50个高清摄像头以及8类共3306个传感器。正是它们,实时将数据传到管廊智能管控系统。一旦发生漏气、渗水、沉降等现象,系统便会显示不同等级的预警。

  葛良军记得,有一次,他的班长周阳在后台发现某个气室气压轻微下降,虽远未触及预警阈值,仍第一时间带着他去现场巡检。他发现,泄漏点位于一个密封法兰上,立即组织密封胶补漏,成功消除缺陷。

  除了定点确认监测数据异常,班长周阳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带着葛良军和他的同事们到管廊里全程巡检所有的监测仪,5.3公里的管廊,巡检一趟就要一整天。陪伴他们的,除了空空荡荡的管廊,就只有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和六氟化硫检漏仪。

  不过,从2022年底起,葛良军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新同事——智能巡检机器人“小灰”。“小灰”差不多有半人高,它配有可伸缩的脖子,可以对管道不同高度的监测仪进行拍照。在脖子的顶端,还有两只一明一暗的眼睛。一个负责拍摄高清图片,一个负责红外测温。

  现在,“小灰”每天都会在管廊里巡检。每次收工后,它还会将拍摄的照片和测温的数据生成巡检报告,工作人员可以对比分析它拍摄的现场数据和系统显示的数据,精准掌握管廊内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

  “GIL的输电容量数倍于传统架空线路。眼下临近春节,电力设备负荷增加,巡检的压力也更大。以前人工巡检一次需要一整天,但有了‘小灰’的帮助,最快只需要4个多小时。如果系统发现有异常,也可以派小灰再去现场核实,不仅提高了巡检效率,也提高了巡检的有效性。”葛良军说。

  作为运检工,监测、巡检管廊并不是葛良军工作的全部。在确认管廊数据正常后,他又一次取出他的小伙伴-便携式红外测温仪上路了。这一次,目的地是几公里外的十几个电缆终端设备。终端端头有没有接触不良,终端尾管是否发热,避雷器是否异常,是等着他巡检的新课题。

  “确保这些电缆线路不停电,才能保障城市正常运转。现在真是四九严寒,如果通过我们的运维,能让居民过一个暖冬,对我们是最大的安慰。”寒风中,一抹腼腆的笑容凝固在葛良军的脸上。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