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科技服务 > > 正文

理工文融合,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2022-04-25 10:19:5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晔   实习生 吴婷 评论:0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桨声灯影中的江南古城,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依旧灯火通明,师生们争分夺秒地分析案例、撰写报告。尽管当前疫情复杂严峻,但是这里科研工作却没有停摆:针对南京市创建国家车联网先导区,开展车联网产业专利导航和预警分析研究,撰写车联网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建立专利导航分析专题数据库及数据库检索工具。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知识产权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专门的知识产权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要素之一。

  高校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又好又快地培养一流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出适应国际竞争的高端人才?面对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自2005年起,开展了理工文复合的新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

  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缺口待补

  时隔8年之后,朱宝庆又一次坐在了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课堂上。

  “现在企业的知识产权越来越规范,如果不继续学习深造,我担心自己跟上不客户的服务需求。” 2014年,朱宝庆手捧民商法学(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走出南理工校门,进入知识产权服务一线。

  从一个小跟班到创办事务所,朱宝庆的事业越做越大,2021年,他的事务所代理专利申请量达到5000余件,发明专利授权率90.8%,在国内名列前茅。但他还是下决心放下手中的事业,回到母校攻读博士学位。

  知识产权,是创新成果的最终体现和权益的根本保障。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市场对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与日俱增。如何提升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供给能力,成为高校推进新工科和新文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挑战。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文和告诉记者,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现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1亿人。按照国际惯例,知识产权人员占科技人员的比例为4%,据此计算,我国约需要400万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但是,截止2022年3月,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总量仅有69万人,知识产权人才缺口在300万以上,人才培养成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瓶颈制约。

  高校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但严峻的现实是:目前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仅100所(在全国高校中占比不足3%),每年毕业生不足2万。仅有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少数高校开展知识产权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和交叉学科背景的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缺口更大。

  去年9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出炉,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二级知识产权学院建设、开发知识产权精品课程写入文件,为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铺平了道路。

  探索理工文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学物理,硕士聚焦固体力学,目前读博士主攻知识产权管理……这样的学习经历,跨度之大让人惊讶。

  但是,郭青却认为这样的跨专业学习,为她的知识积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圆圈。她硕士毕业后从事了7年的专利审查工作,如今辞职专心读博,“我觉得做专利或者知识产权管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它融合了技术、法律和管理等学科,也就需要专业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廖文和认为,从实践需求来看,理工科知识背景成为知识产权人才的基本门槛和最佳第一学历,同时具备理工背景、精通法律、知晓经管、外语基础较好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是人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人才。

  2005年起,南京理工大学开展理工+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经管法本硕博贯通的一体化学历教育,实现新工科与新文科的交叉融合,并在全国率先创设本硕贯通的“3+1+2”知识产权创新实践班人才培养模式。其中,“3+1”本科阶段以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两个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全过程嵌入知识产权和法经管知识学习;“2”硕士阶段以知识产权管理为主要培养内容,重点培养知识产权研究和创新能力。

  同时,南理工还较早开展知识产权第二学位和双学位教育,招收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生。朱宝庆就是2009级知识产权二学位学生,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生,他非常庆幸自己走上了学科交叉融合的道路:“我们有工科基础,报专利时能看懂技术资料,也懂法学和管理知识,进行诉讼或咨询工作比理工科学生更有优势。”

  截止目前,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累计培养5000余名复合型知识产权精英人才,培训各类知识产权人才50000余人次。毕业生2/3进入知识产权一线服务领域,10%成为法官、检察官等行政管理人员,就业单位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一批毕业生创业成功,成为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始人,多名校友打赢多起跨国知识产权诉讼纠纷案。

  精品课程与实践平台共同发力

  知识产权贯穿创新链的全过程,因此,知识产权人才需要具备六种能力,即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运用能力、保护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和服务能力。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戚湧介绍说,为了培养出具备知识产权六种能力的人才,学院构建了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流程的复合递进式课程体系。知识产权学院与机械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合作推出了《发明创造学》、《专利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新工科、新文科融合课程。

  “《发明创造学》是典型的理论加实际课程,主要是通过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帮助科研人员和大学生提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郭青告诉记者。

  在知识产权学院有一道特殊的景观,实践平台比学习教室更多,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知识产权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知识产权区块链平台等16个校内实践教育平台,江苏知识产权研究院、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等10个校内科研训练平台,以及华为、中兴等31家校外实践基地,覆盖了从创造、运用、保护到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实验课程。学生进入这些平台,不仅可以进行专利检索、文书撰写、知识产权代理等基础实务能力的训练,还可以开展跨国知识产权诉讼、专利导航预警和挖掘布局等高端实务能力培养。

  “我最近正在研究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走出国门过程中,面临许多贸易限制和技术壁垒,如何识别、评估以及应对专利风险至关重要。”郭青说,她将与其它专业学生开展跨专业的合作研究。

  理工、法律、经管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组建跨学科学习小组,共同解决科研创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学院特有且常见的融合学习方式。戚湧表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知识产权人才素养的必然要求。”

(责任编辑:韩梦晨)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