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 > 科技服务 > > 正文

智慧农业赋能“亿亩荒滩变良田”一一2022年海水稻插秧节在五省七地陆续开启

2022-05-23 14:58:1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王健高 通讯员 杜德乐 评论:0

  观看袁隆平院士生前视频短片,重温袁隆平院士心系国人饱暖的国士精神;体验下田插秧,在袁隆平院士的稻田播种新的希望;稻田绘画,欣赏不一样的稻田风景;海水稻系列产品品鉴,了解海水稻产业蓝图,同时举行“碗中有米,心中有您”光盘行动纪念;线上发起号召,将“吃尽盘中餐,不剩一粒米”进行到底……5月22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滨海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举行2022年海水稻插秧节,并在山东青岛、内蒙古鄂尔多斯、新疆喀什地区、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黑龙江铁力、浙江台州五省七地陆续开启。

  “为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传承海水稻中华拓荒人精神,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将每年5月22日定为海水稻插秧节暨袁隆平院士周年祭。”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活动现场,许多市民、青年学子以及小学生们自发前来参加。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稻品种和技术产业化

  十年前,袁隆平院士发起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团队,开展耐盐碱水稻的研发、示范与推广。以袁隆平提出的“为中国改良一亿亩盐碱地,在世界推广十亿亩杂交水稻”为使命,以“选育抗盐碱的杂交水稻,增加我国粮食耕地面积”为研发路线,以“海水稻十百千工程”为产业发展路线,以争做“中华拓荒人”为责任,矢志不移地发展海水稻事业,把盐碱地变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十年后,海水稻产业化成果喜人,盐碱地综合利用面积不断扩大,智慧农业赋能产业效应逐渐扩大。

  据统计,该团队自主研发的耐盐碱水稻、优质稻、多穗型高产杂交稻和旱稻已在全国10个核心示范基地及近百个品种测试点开展测试与示范;通过审定的7个自有品种,已在全国布设450个点进行品种展示与推广;首创了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四维改良法”,已在新疆、内蒙古等10多个土壤改良项目中使用,亩产在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超800公斤,经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已形成核心的“九天芯”“后土云”智慧农业软硬件的服务体系,实现了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和全过程追溯等,实现水肥药用量节约20%,该技术体系已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巴塞罗那智慧城市创新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海水稻“十百千工程”开花结果

  在全国开展海水稻推广种植,当年完成10万亩海水稻种植,完成100万亩盐碱地综合利用,完成1000万亩可供利用的盐碱地储备......这是2020年,袁隆平提出的海水稻“十百千工程”计划,旨在加速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扩大全国市场布局,利用8-10年改良一亿亩盐碱地,实现盐碱地变粮仓。

  截至2021年底,海水稻推广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据介绍,2022年,袁隆平海水稻团队计划推广种植面积超100万亩,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新疆、内蒙古、浙江等地,品种覆盖全国主要典型盐碱地类型。

  为配合“十百千工程”的开展,青岛海水稻团队在研发耐盐碱水稻的同时,自主研发优质稻,以黑龙江为主战场,替代东北地区传统粳稻品种;研发旱稻,以西北为主战场,替代北方干旱少雨地区的玉米-小麦耕作模式,发展稻-麦轮作模式;研发多穗型的杂交稻,以轻简栽培为路线,替代南方籼稻区品种。

  为推进“十百千工程”,加速盐碱地综合利用,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创新性地利用灌排盐碱水及边际用水,扩展粮食种植空间;以智慧农业提升盐碱地综合利用效率,“九天芯”“后土云”产品体系已在青岛、内蒙古、新疆、浙江等多地进行推广应用,技术普适性广,性价比高,已形成发源青岛、服务全国的格局。

  创新无止境,海水稻事业薪火相传。袁隆平院士生前发起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已由科技部批复建设,其盐碱地改良中心及产业化推广平台建设由青岛海水稻团队承接。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盐碱地改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耐盐碱水稻选育及盐碱地化学、物理、生物和工程等改良技术研究,提供耐盐碱性鉴定、资源筛选、品种选育、产业示范应用和盐碱地土壤改良(修复)等关键共性技术支撑。

  记者获悉,青岛海水稻团队将继续传承袁隆平院士遗志,引领海水稻技术创新和发展,在国内外大范围推进海水稻产业化发展,以智慧农业赋能“亿亩荒滩变良田”,突破“藏粮于地”空间、拓展“藏粮于技”储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韩梦晨)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68667266 电子邮件:dbrmt#chih.org (请将“#”换为“@”)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新浪微博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